等待处理…

安全互查“猫腻”多

2023年10月12日

不知何时兴起的安全生产互查方式越来越开始向基层延伸。在小范围内,你查我,我又回过头来检查你,双双将互查的安全生产检查结果向上级主管部门分别汇报,看此检查报告,上级十分“放心”,有如“亲临现场”的感觉,情况“了如指掌”。笔者曾经参与过多次安全生产互查活动,并非像各自报告中所写的让上级放心,组织顺心,企业舒心,而是多数职工无法安心。究其缘由,实乃互查中大玩“猫腻”所致。

上级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互查活动的初衷是好的,他们寄希望于企业双方通过有效、积极、细致的互查方式和活动,达到发现问题、消除隐患、互相学习、共同借签、吸取教训、弥补不足的目的,来促进双方企业安全生产实现良性互动的格局。指导思想虽好,由于实际操作中掺杂了较多的人为因素,衍生出诸多“猫腻”。一是你敬我尊,彼此彼此。你查我,我查你,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人乃高级感情动物,你敬我,我岂有不敬你之理?如此敬来尊去,简单看看,现场转转,汇报听听,安全生产检查便万事大吉,形成的报告自然“有枝有叶”、“有血有肉”,领导们看着舒服,听着顺耳,双方都满意;二是交流第二,谅解第一。安全生产互查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达到交流经验、教训、做法,实现互补、互学、互相提高的效应。事实上,检查组并非业务不精、检查不力,而是被对方众多的“客观因素”所包围,加之自己的“短处”同样也会遭遇到对方“纠缠”,故而面对安全隐患,分析客观的多,追问主观的少,采取谅解第一,“下不违例”的态度,以求双方企业行政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都高兴;三是统一意见,满意“报告”。同在一个区域一个系统,早不见面晚见面,谁也不愿为互查而“交恶”,何况这是为上级“办差”,完成任务就行。有此思维前提,互查过后,怎样“报告”??如何“报告”?一般操作要领是先通气,电话交流,再形成“共同意见”后撰写检查报告,此种报告,有如泄题的考卷,何愁不能拿满分?

综上“猫腻”,安全生产互检必须要打假治虚,也不要轻易相信“报告”。俗话说:“只有麻痹吃亏,没有警惕上当”。安全生产检查非儿戏,无论是上级检查,还是互查,千万马虎不得。对待安全检查,宁可生张“婆婆嘴”,多叮咛、多唠叨、多些“不放心”,也不可留个“妈妈心”,好言相送,来个理解加原谅,得饶人处且饶人。要知道,安全“报告”中撰写的“喜讯”并不能代表真实的平安,只有“一对一”、“实打实”地动真格、重检查、抓整改、除隐患,才是对自己、对企业、对社会负责唯一地选择。 ■万孝辉

上篇:2001年陕西省职工技术大赛获奖选手名单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2-02/26/30184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