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合肥电 记者在皖、冀、豫等省农村采访时发现,许多地方在公路上“骑路建镇”,在公路边摆摊设点,使一些公路干线呈现严重的“街道化”倾向。从而导致车祸频发,事故不断,公路功能受损,管理成本大大提高。
在合肥到阜阳公路的何台渡口到颍上段,30多千米的公路两侧,分布着毛集镇、夏集镇、江店镇、夏桥镇、颍上县城关镇等五座较大城镇,而且都是“骑路建镇”,路两侧人流物流形成“密集对流”状态,夏集镇和江店镇都是淮河中游一带著名的粮食集散地,车辆人流相对集中,这段公路的约三分之一事实上已蜕变成街道。
依托公路干线的交通之利,建设城镇、发展经济已成为许多地区的共同选择,许多县、乡政府的建设规划都以国道为“主轴”展开,在国道两侧兴建了集市、学校等,农民也纷纷向国道两边迁移,一些地方明确提出“国道经济战略”。专家预言,公路街道化倾向未来几年将更趋严重。
公路干线街道化的祸害,首推交通安全问题。1月16日发生在206国道安徽长丰徐庙段的特大交通事故,使5名放学回家的小学生轮下丧生。据安徽省交警总队一位负责人介绍,206国道合淮路段一直是交通事故高发区域。近三年来,这个路段共发生重大以上的交通事故260多起,死亡近300人。这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为“国道经济”的盲目发展敲响了警钟,提醒一些地方政府不能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忽视路段上车辆行人的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