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张文真
安徽省一位年轻的父亲、一位仅有初中文化的下岗工人,竟然突发奇想要将他的幼女培养成为一个吉尼斯奇童。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在他的“法西斯训练法”下,他竟然成功了。在他成功之后,他却又最在乎起女儿的正常和健康成长了。近日笔者作为特邀嘉宾参加在天津电视台举办的“大红鹰杯啃吃玻璃杯国际擂台赛”现场节目录制,见到了这位父亲及他的女儿,并把他们独特的故事采写下来,以飨读者。
下岗工突发奇想:要把幼女培养成一个吉尼斯奇童
1994年4月,安徽省淮北市面粉厂25岁的男职工吴新利和同厂21岁的女职工薛艳玲结婚了。早在1986年吴新利刚被招工招进面粉厂时,就已认识了该厂老职工的孙女薛艳玲,对这位漂亮的小姑娘印象颇好,没想到1993年薛艳玲也被招进了面粉厂,经过一阵热恋,有情人终成眷属。
1997年6月,他们有了女儿。小家伙长得白白净净,招人怜爱。吴新利夫妻一合计,给女儿取名吴雪。吴雪生出后不久,吴新利就下岗了,每月拿100多元生活费。此前薛艳玲也早已不在车间上班,每天在自家门口卖豆浆油条包子。虽然生活较以往清苦了,可他们一家却因为有了女儿而快乐、祥和。
自吴雪降生后,吴新利夫妻特别是吴新利就开始为宝贝孩子的未来作设计了。夫妻俩文化程度都不高,都是初中毕业。参加工作多年后,他们深深地体会到了一个人没有丰富知识、特别是没有一技之长所带来的遗憾。吴新利不希望自己和妻子的现在就是孩子的将来。吴新利坚信一个道理:凡事要趁早。知道古今不少有关“神童”、“奇童”故事的吴新利萌生出了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某一领域的“神童”、“奇童”的强烈心愿。他决心想尽千方百计、不惜一切努力和代价让孩子尽早地成材成器。
然而事情想来容易,实施起来却难。吴雪长到一周岁了,吴新利却还未能为吴雪找准一个发展的目标。为此吴新利急得不知道如何是好。妻子薛艳玲见状,忙劝他说:“吴雪还小,用不着这么急。等她长到三、四岁时,再让她去学一两门技艺也不迟。我看别人家的小孩,不都是从三、四岁时才开始去学什么弹钢琴、学画画什么的?”吴新利便说服妻子说:“就是因为别人家的小孩从三、四岁才开始学东西,所以才难出‘神童’了。小孩子受启蒙年纪越小越好。问题是,让吴雪学什么呢?学弹钢琴、画画、唱歌,这些方面学的人太多,我们又不具备这些才艺,不好教吴雪。”夫妻二人终归未能拿出一个定论来。
1998年8月的一天晚上,吴新利从电视上看到了一个新奇的节目:几位小孩穿着旱溜冰鞋,正在进行溜冰过杆表演。那横竿距地面的距离极低,可那些小孩却能或前俯或后仰,以各种姿势让全身不触及横竿,轻盈地从杆下溜滑而过。这次节目留给吴新利的印象很深很深。没过多久,吴新利又从电视上看到了“溜冰过竿”节目,这回进行表演的是北京的一个大约七、八岁的女孩,她的表演姿势更多更美,所溜过横竿的高度更低,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从电视节目上,吴新利了解到,那位北京女孩是吉尼斯“溜冰过竿”纪录的保持者,她的纪录为14.6厘米。
看了那两次电视节目,特别是看了那位北京女孩的节目后,吴新利忽地“开窍”了:对呀,何不让吴雪从现在起就专攻“溜冰过竿”!自己平常喜爱足球、健身等体育运动,也会溜旱冰,正可以对吴雪进行言传身教。再者“溜冰过竿”属“冷门”,专门从小就有目的性地从事这一项目训练的人少,成功的机会也就相对大些。而吴雪现在才一岁出头,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一定有希望破那位北京女孩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到那时,吴雪就有可能成为“溜冰过竿”的“世界第一”,这将是多么神圣的事,是多么值得去努力的事啊!
吴新利把这个想法告诉妻子。妻子一向对他言听计从,尽管认为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事不大可能成功,但对丈夫的计划还是没有表示反对。于是,吴新利就开始为女儿的训练作手准备了。他首先买了一本关于如何溜好旱冰的书,而后利用自己干维修工的优势,用铁板及四个小轴承仿做成了一双适合吴雪穿的小溜冰鞋。再后,他在市里看好了可以用来训练的场地。在他的眼里,已没有什么比这个“造星计划”更重要的了。
喜从天降,“法西斯训练法”让他们大功告成了
在吴雪一岁半时,吴新利开始训练吴雪了。别的一岁半的小孩正是学走路的时候,吴新利经过认真考虑之后,决定让吴雪“一步到位”,直接去学溜旱冰了。
淮北市体育场里有个旱冰溜冰场,虽然那里距吴新利的家有五、六公里远,但吴新利还是觉得,那里是整个淮北市最适合吴雪练溜冰的地方。经过几番“考察”之后,吴新利终于背着自制的溜冰鞋,用自行车载着吴雪,来到了体育场。
吴新利在溜冰场的一角,为吴雪穿上了溜冰鞋,然后提抱着吴雪,试探着让吴雪感受“溜冰”了。一个连走路都还不会的小婴孩,当然不可能“溜”起来,但吴新利并不着急,仍旧耐心地提带着吴雪往前“溜”。见吴新利在教一个一岁多的小孩溜冰,许多人都过来围观。一位40多岁的女知识分子模样的人冲吴新利嚷:“她这么小,你怎么忍心让她学这个,万一摔坏了怎么办?”吴新利尴尬万分,忙说:“我很小心的呢。我只是让她来这里玩玩。”然后赶忙为吴雪脱了溜冰鞋,抱着她离开了溜冰场。第一次带吴雪学溜冰,竟让吴新利有做贼一样的感觉。
然而,吴新利要让女儿破吉尼斯纪录、要让女儿尽早成才的心愿实在是太强烈了。两天后,他又带着吴雪来到了溜冰场。此后,除了平日零星的训练外,每个星期二、星期五的下午,无论刮风下雨、甚至大雪天,吴新利都会带上女儿,雷打不动在溜冰场练上足足半天。
吴雪长到两岁多了,她已能独自溜行了。吴新利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要让女儿练习过竿的几个基本动作了:前溜过竿、侧溜过竿、倒溜过竿……。这些动作练起来都相当不容易,比如前溜过竿,必须将两腿左右一字分开、头部和身子前俯,肢体贴地越紧越好,然后从竿下溜过。这些动作的难度可想而知。为了给女儿作好示范,只会双脚站立着溜一阵子的吴新利,自己不得不先行苦练好分腿、俯身、低溜等等各项本领。
在那些训练的日子里,吴新利所付出的艰辛是很多很大的。然而,受苦受累更多更大的却是小吴雪。对于这一点,吴新利心里最清楚。由于运动强度大,吴雪的双脚关节处常常肿起老高。因为年纪太小,吴雪在训练时摔倒的事时有发生。有一次,一个十多岁的大男孩在溜旱冰时撞倒了吴雪,并重重地把她压在身下。吴雪的尖哭声吓坏了吴新利,他赶忙抱着她去医院检查,幸好没有伤筋断骨。在练习前溜俯身过竿时,因为头面部要贴着地面穿过,吴雪的脸经常会擦伤;或者,因为竿位较低,吴雪会一头撞在横竿上。但为了那心中的梦想,吴新利硬是没有让吴雪的训练松懈一丁点。由于吴新利对女儿要求过于严格,有人说他这是“法西斯训练法”。吴新利说,“法西斯”就“法西斯”吧,不管白猫黑猫,抓得住老鼠就是好猫。
“法西斯训练法”居然奏效了。吴雪长到三岁时,她的溜冰过竿技艺已经相当不错。一天,淮北市有线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在溜冰场见到了正在训练的吴新利父女,当即就被吴雪吸引住了。他们提出要为吴雪做一个电视节目。吴新利同意了。在众目睽睽之下,在摄像镜头之前,吴雪经过十几次溜滑,最后溜过了距地15厘米的高度。吴雪的节目在市有线电视台播出后,在淮北市面粉厂甚至整个淮北市都引起了轰动。小吴雪一时间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名人。而自此以后,吴新利训练女儿的信心和干劲更大了,因为,女儿的成绩距吉尼斯纪录只有0.4厘米之差了。
往后的几个月里,吴雪溜冰过竿的能力突飞猛进起来。吴新利经过认真惦量之后,向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提出了让吴雪冲击“溜冰过竿”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意愿。
2000年12月的一天,吴新利带着三岁半的吴雪来到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在总部大厅里,欲当场见证吴雪溜冰过竿奇能的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及各方人士会聚一堂。吴雪首先从距地16厘米的高度始溜,只见她在距横竿两米多处迈腿起溜,然后摆出一个侧溜姿式,箭一般向横竿溜去,她那几乎紧贴地面的身躯轻灵地从竿下一穿而过。接着,吴新利又让横竿或两毫米、或半厘米随意往下降高度,吴雪都或前俯溜、或倒溜,顺利地溜了过去。最后,横竿的高度降到了距地14厘米,吴雪以一个漂亮的前俯溜姿式疾溜而过。这样,吴雪以低于原纪录0.6厘米的成绩破了“溜冰过竿”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厅里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当月,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为吴雪颁发了“溜冰过竿之最”吉尼斯证书。三岁半的女儿终于成了一位吉尼斯奇童、成了一位拥有“世界第一”头衔的童星,接过女儿吉尼斯证书那一刻,吴新利禁不住流下了欢喜的眼泪。
父亲的心愿:还是让女儿健康成长最重要
小吴雪一举成名成星之后,开始有一些单位、机构邀请她去作表演了。在浙江、山东、上海等省市电视台及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所组织的一些活动中,吴雪都作过精彩的“溜冰过竿”表演。在浙江电视台“中华竞技大擂台”节目里,吴雪还曾溜出了13.8厘米、突破自己所保持的吉尼斯纪录0.2厘米的表演纪录。小小年纪的吴雪,已然像一些演艺明星一样风光了。
为了巩固、提高吴雪的“溜冰过竿”成绩,吴新利给吴雪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训练计划,唯恐“一篙松劲退千寻”。平日里,只要一有时间,吴新利就让吴雪绑上溜冰鞋,练速度,练技巧。除了市体育场的溜冰场外,汽车站、学校的篮球场、面粉厂内的路面等等地点,都成了吴新利利用的场地。就连吴新利两室一厅的家,也成了吴雪的“溜冰场”。厅、室里的沙发、桌椅、茶几等物常常都被挪到一边,吴雪就在客厅及卧室里溜来溜去。如此这般下来,吴雪的成绩保持得比较稳定。在平常的训练中,吴雪还曾溜出过13.6厘米的最好成绩。
自吴雪三岁半成为吉尼斯奇童后,很多婴童的父母、甚至一些孕妇、新婚夫妇纷纷前来,对吴雪及吴新利的成功赞不绝口、深表钦佩,同时还表达了取经愿望,向吴新利讨教教子女成才的方法。吴新利便会将他当初的计划及培养吴雪的过程讲述给来者听。吴新利很自豪,心里简直乐开了花。
在阵阵喝彩声中,吴新利也听到了不少“不顺耳”的声音。一些人议论和评说道,如此“培养”女儿,是“拔苗助长”。因为,像吴雪那样的年纪,应该让她在宽松、接近大自然的环境里依其天性生活、学习。早早对小孩进行专业技能开发培养,小孩长大后未必就出色。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年龄太小就被早早暴露在“台上”,势必损害小孩的智力,从而导致小孩将来整体素质的下降。到时候吴新利父女后悔都来不及。
听了这些议论,吴新利心里很不是滋味,也是他始料未及的。他着实不服。
可是,有一次他带着女儿去外地参加表演,无意中从报上看到了当年中国“第一童星”方超的故事时,内心却真正受到了强烈的震撼。20多年前,方超是中国最耀眼的一颗电影童星,在当时上映的任何一部儿童片里,几乎都能见到他。他第一次拍电影时年仅两岁半。那时的他根本不知道名利为何物,也根本不懂得演戏,大人怎么指挥他就怎么演。他的父亲十分支持他演戏、当童星。然而,由于把时间精力大部分都放在了拍戏上,他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长大后,他没有上过大学,没有专业知识,除了拍“童”戏外,没有一技之长。而今,找他拍戏的导演已越来越少。他现在才真正意识到什么叫“可怕”,也一度感到可悲。如果能重新选择,他情愿从小不拍戏、不当童星,好好度过童年和少年,好好地学习,重新选择职业。
自此,吴新利陷入了无尽的痛苦和焦虑之中——女儿吴雪眼下的经历跟方超的童年多么相似啊!跟吴雪同龄的小孩,他们都还在父母膝下天真活泼地撒着娇、受着父母细心周全的呵护、无忧无虑地跟小朋友们玩耍欢笑。而吴雪,却没有这样的童年,为了父亲为她设计的目标,枯燥而艰苦地趿拉着溜冰鞋练过竿。其实,女儿是很不情愿练习的,无数次地说过不练了、要去跟别的小朋友玩,最终都被自己用糖果哄、甚至用打骂逼得“听话”了。女儿今后会不会变成今日的方超呢?她现在还处于什么都不懂的年龄,却别无选择只会练自己强加给她的“溜冰过竿”。而“溜冰过竿”她并不能练一辈子,也似乎不可能以此为业,将来会不会真正事业需要的时候,她却不能拥有,真正需要选择的时候却别无选择呢?如果真是那样,作父亲的让她少小成“星”,岂不是害了她?
2001年9月16日,已经4岁的吴雪在天津电视台大演播厅参与一个现场节目,又作了一次“溜冰过竿”表演。这次她溜过了距地13.8厘米的高度。吴新利决定将她的这一成绩向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申报新的吉尼斯纪录。
但是吴新利已少了往日的那种欣喜了。他对笔者说,他现在已不希望别人来学他、学他的女儿。作为一个下岗维修工、一个普通家庭的一家之主,培养出了一个“吉尼斯奇童”,这实在是一件很值得自豪的事。但他经过“得”与“失”的深思,确实觉得女儿年纪还小,就整个人生而言,谈“成功”二字似乎还为时过早。他准备痛下决心,让吴雪回到像她这样年龄的孩童应有的生活、学习轨道上去。他已深深顿悟到,没有什么比让吴雪快乐健康地成长更重要。
如今,吴新利一反往日作派,迫不急待地把吴雪送进了幼儿园。闲暇里,他仍让吴雪练一练“溜冰过竿”。因为这毕竟浸透过他及女儿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本文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摘编、上网、上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