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在国内外经济环境不断出现的新变数的情况下,减税、降息、就业是眼下人们十分关心的三大经济热点问题,也是经济界一直争论的焦点。
为刺激投资增长 会不会大幅减税?
1998年以来,为扩大内需刺激经济,我国已连续4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考虑减税,近年来许多国家都进行了以降低企业税负为主的所得税制改革,各国企业所得税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否应该包含减税呢?专家们对此看法各有不同。
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刘国光:为调动投资的积极性,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适当减免税收的空间是相当大的。具体讲,可以减免中小企业的一定税收,进一步减免农民税费负担,探索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统一内外资企业税率,形成公平合理的税收环境,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等。
中国物流与采购协会研究员丁俊发:明年继续发行国债1500亿元,赤字率虽已接近警戒线,但仍可以承受。应进一步加大税制改革,一是农村费改税,二是汽车费改税,三是个人所得税,四是海关锐。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林兆木:在继续加强税收监管的基础上,应对农村受灾严重的地区、贫困地区减免税收,对一些急需发展的高科技产业适当降低税率,同时调整支出结构。
中国工经联信息委员会主任来光贤:如果一方面促进消费,一方面又增加税收,这是逆向调节。减轻居民税负,减少企业税负,同样是扩大内需的措施。
但也有专家认为税收的增加是应该的,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国债,都靠税收收入来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戴园晨:近年来税收增长较快,从而扭转了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持续下降的状况,有利于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型,这是好事。因而应强调稳定税制,健全征管,推动改革。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袁守启:加强税收,对“偷、漏、逃、骗”税要大力打击,特别要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和各种集贸市场的税收征管。依法治税,应收尽收。
专家们分析,种种迹象表明我国近期大幅减税的可能性不大。
促进GDP持续增长 利率下调空间还有多大?
目前,在国内通货紧缩迹象还未完全消除和美国利率继续大幅下调的情况下,人民币利率调整的空间有多大?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态势存在着较大的减速压力,国际上的低利率大环境,使得调低利率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应该更多地增加货币政策的灵活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经所研究员汪海波:我国利率还有下调的空间。在国内通货紧缩形势还未完全扭转和美国利率继续大幅下调的情况下,更有必要下调利率。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所所长张汉亚:实践证明,无论是中国的降息还是美国的降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都不明显,主要原因是缺乏投资的热点,投资者是否投资不是看利率的大小,实际上一两个百分点对投资者的投资信心起不了什么影响作用。如果投资能盈利20%,那么对15%的贷款利息投资者也不会认为高而不借,反之投资要赔钱,零利率他也不会借钱去投。实际上目前我国民间借贷利率在10%-20%之间,但仍有许多经营企业在借贷。1993年—1995年期间,利率高达15%以上资金仍然紧张,都是这个原因。
加入WTO第一年 就业形势是否乐观?
多年来我国就业压力一直很大。从短期看,当前随着城市户籍制度的改革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减速、进口需求减缓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呈扩大之势,我国的就业问题将会更突出。专家们认为当前应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扩大就业空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泊溪:要改善就业状况,应大力支持私营企业发展,鼓励小型创业者,特别要重视入世之后,国际上多元化需求对劳动者的要求变化,培训劳动者适应新的就业需要。
国家财政部综合司司长王保安:目前我国劳动力显现二元结构格局,即高素质劳动力供不应求与低素质劳动力供过于求并存的局面。入世以后,这种局面将会更严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就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