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大学生:饭碗应该怎么找

2023年10月15日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种各样的毕业生招聘会就开始多了起来,用人单位纷纷跑到高校去相千里马,毕业生们也走南闯北,为自己的将来提早做打算。从我们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学生们要找一个称心如意的饭碗并不容易。由于今年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扩招后的首届学生毕业,毕业生生源明显增加,仅上海就比去年多了8000名毕业生。为了让自己找工作更有针对性,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适合的工作,一些毕业生也开始主动对自己进行了“测量”和定位。

从大连来北京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小梁到了北京之后,首先找到北京市人才素质测评考试中心进行人才评估。

小梁的想法是:年轻人到底以后想做什么,他自己把握不定,想通过咨询看看到底适合哪种工作,因为只有适合了才能做好,做好了才有发展。

做一次完整的人才素质测评需要花80元,而这笔费用在学生们求职应聘的花销中只是个零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今年,毕业生为了推销自己,自我包装的范围大大超过了以往。在招聘会上,记者看到绝大多数女同学都化了妆,做美容也是很普遍的。

应聘的女毕业生承认:做完美容来应聘的同学很多,基本上都做了。

相对以前,美容美发、拍摄艺术照、进行人才测试、上形体训练班和化装班、甚至整容等都是学生们进行包装的热门项目。除了在“外包装”做足工夫,许多人还热衷于考各种资格证,“内外兼顾”。在记者随机采访到的50名毕业生中,九成以上的受访者已经为包装自己花费了1000多元。四人达到2000元以上,只有一人在800元左右。并且所有受访者都表示这个数目还会增加。如果按每人1000元计算,仅北京生源的高校毕业生用在求职包装上的费用就接近3700万元。在包装上花费了大量精力和财力,对此,毕业生们的观点是:“舍不得孩子就套不着狼。”工作关系到以后的经济收入,都是为了长远的投资。

而这笔投资在求职中究竟能起多大作用呢?在记者随机采访到的30家用人单位中,28家单位认为包装是必要的,但更重视真才实学。但另外2家则明确表示没必要包装,包装有点“过”,希望能实事求是。

毕业生把包装当作求职中的重要环节,但实际上用人单位并不看重。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毕业生求职的花费逐年上升呢?

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张继栋的看法是,主要是跟目前整个的就业形势有很大的关系。在这种大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为了自己能够在竞争当中取胜,他必然要想办法来包装自己。

据北京人事局统计,2001年北京生源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为27165人,而2002年这个数字上升为36966人,增长了36.1%,人数和增幅都创造了历史新记录。即使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大好的2001年,截止到年底,本科生的就业率约为86%,还有近七分之一的本科生没有就业。

毕业生逐年增加,需求却相对少了。从去年底开始,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因为经济不景气而纷纷裁员,像摩托罗拉、宝洁公司这样的招聘大户在2002年的招聘会上难寻踪影,记者在一次大型招聘会上只看到一家外企。另外,再教育、继续教育的普及、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使大学生不再是抢手货;由于社会需求的变化,学历矛盾、专业结构矛盾也凸显出来,上海已经规定,部分地方高校的本科以及以下学历的应届毕业生今年不再具备进沪就业的申请资格,而研究生则不受限制。要想在求职场上胜人一筹,个人能力还是根本。

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张继栋指出:用人单位希望学生有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因为你干任何工作,那么主要是体现你本身的能力和素质,需要你的知识水平、而不是其他的东西。

从记者的调查来看,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而不是包装。而且,我们还发现,很多单位急缺人才,但是有些大学生们却因为待遇、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而放弃机会。对此,有专家告诫考生,有高期望值不是坏事,关键是期望值要建立在对自身情况的正确认识上,而且,目光要放长远,个人在事业上的发展空间远远要比一时的工资待遇重要得多。

(新华)

上篇:广告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2/3/20020305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2-03/05/30852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