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导 外省企业大打“待遇牌”,省内单位谈及待遇遮遮掩掩,惹得莘莘学子趋外避内。3月3日,中西部地区高等农林院校2002年毕业生就业供需洽谈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体育场刚一开幕,便发生了令人惊讶的一幕。
山东省寿光市此次来杨凌招贤纳才,几张大黄榜上不但贴出了招人的专业、人数等,还在展台的不同侧面贴出了详细待遇目录。上面醒目地列出了去寿光工作的价码。凡是硕士、博士,工作后无偿提供100-120米住房一套,一次性发放安家补助2-5万元,安排家属在本市就业,毕业生去寿光考察治谈,往返路费及食宿报销,如此等等,且工作满3年以上且表现优秀者,优先享受公司小区楼房。黄榜的落款者是寿光市人民政府。这样的纳贤榜一出,立刻挤满了前来咨询洽谈的学生。心急者忙不迭送出精心制做的个人资料。据了解,此次寿光市人事局专程组团为本市企业纳贤,已在西安和100余名毕业生达成了意向。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门为该市的拳头项目——蔬菜种植业招聘相关人才,他们是100多家招聘单位中,打出优惠招牌的少数单位之一。寿光市人事局一位姓赵的同志说,吸引人才不仅要给良好的工作环境,还要给优厚的待遇,否则很难留住人才。也许是为了让应聘者有认同感、踏实感,寿光市招聘团专程让一位1999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牧兽医专业的我省渭南籍李姓小伙现身说法,以映衬承诺的有效。
陕西的企业招聘时只写招聘职位、人数、专业,对待遇只字不提,只有少数几家写有待遇面议字样,在宝鸡一家企业摊位前,学生们想详细询问,工作人员回答得很模糊。在西安一家企业的咨询台边,招聘工作人员则说来企业工作后再商量。
农林科大机械专业的几位应聘学生说,不是我们“嫌贫爱富”,省内单位太顾颜面了,把给的待遇写在纸上,也能让我们衡量一下自己的价值。走在外省的招聘台前,立马就能估出自己的价值,干嘛不去外省呢。
本报记者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