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连续几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为“两会”上的热点话题之一。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连年从不同的角度质疑医务界:为什么药价这样贵?为什么非法医疗广告这么多?为什么医疗纠纷难以解决?为什么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发生?
但似乎没有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提起这个问题:为什么看病要托人?
到医院看病,事先找个熟人,嘱托几句就能在病人看病时行个方便,这种经历几乎人人有过。北京同仁医院党委办公室的一位朋友对记者说,这事几乎天天有,每天都有两三个。
果然,每次给她打电话时,经常得到的回答就是:“不在,带人到科里看病去了!
北京协和医院的一些大夫也说,就是家人在自己就职的医院看病,自己也要托个人关照一下,已经成了习惯。
为什么看病要托人?原因只有两个,一方面为了找到技术最为可靠的大夫,一方面是不愿意碰钉子,因为有了人情这层关系,总不至于在病人身体已经不舒服的情况下,遇到医护人员一张冷淡的脸和几句冷冰冰的话;换一句话说,托人将或多或少地得到医疗服务相对柔和些的照顾,不托人将很难得到病人渴望的温暖。
看病托人,符合人情,但决不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一种服务在有熟人和没有熟人下有差别,这种服务无疑不是一种成熟可靠的服务。
看病不托人,就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体贴吗?患者要求在没有熟人的情况看病,得到的服务与有熟人时一样,这样的要求过份吗?
中山医科大学叶煜荣教授曾举一例。广州市卫生局一位副局长在一次讲话中说:“2000年除卫生系统外,广州市各行业就业者年均收入1.9万元,医疗行业4.4万元,请大家看看这个数字,就知道老百姓应该对我们有多高的要求!”
刚刚从美国归来的医院管理硕士周生来曾这样对记者说:“如果北京的大医院院长不了解自已医院服务的现状,就请他事先不要打招呼,让自己的亲人到医院各科室去排队挂号看病,回来再把遇到的事情向院长描述一番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