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莲湖路147号,我再熟悉不过了,因为这是我供职的陕西工人报的所在地,然而不知是谁?却将我们报社的地址移至“陕西阎良区蓬湖路147号”。近日我收到山东工人报寄来的稿费,电子汇款单就是这样写的。且不说陕西没有个阎良区,就是西安市阎良区恐怕也没有个蓬湖路。即是有,为了20元的汇款,我花上20元的车费赔上一天时间,这笔款值得取吗?
显然,这恐怕又是中国邮政负责这笔汇款的操作员一次小小的失误,说是“小小的失误”,因为比起“一盒用特快专递邮寄的价值150元的中秋月饼历时240天”(《南方周末》)之类事件,显然确实“小”了。但此类小失误在邮政运营中却多不枚举。此类事件对我等造成的是一种无奈的伤害。
接下来,同样是山东工人报寄来的稿费,这一次差强人意到西安市西大街邮政支局取款,由于以往都只到报社附近的前卫路邮局取汇款,对西大街不熟悉,偏逢西大街拆迁,印象中的邮局早已不知去向,打听近十人竟无果,好不容易在一小巷内找到邮局,已近两小时过去,看到邮局内排着长长的取款队伍,偏偏电脑又不时出故障,我心凉了。好不容易轮到我,“对不起,下班了”。我本想磨一下,可工作人员已离开座位。沮丧地走出邮局的门,我突然明白了邮政为何越涨价越亏损的原因。
不几日,父亲来电话,称我寄去的500元钱收到了,不过按每100元交1元给富平县刘集乡邮局交了5元钱的“延伸服务费”。铁路货运上的延伸服务费现在已有所约束,而在邮政这块,似乎正方兴未艾。以富平为例,据我所知,张桥、留古、刘集等乡镇邮局多年来农村邮件都加了专送费,给票据邮件、平信、电报、汇款等都明码标价,价码多是该件正常邮资的一倍,据说这些还都是省物价局制定的标准,要是让邮局自己定,还不定有多高?!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过去10年间,中国邮政的业务量,并没有因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大幅上升,反而在逐年萎缩,有统计数字表明,中国的人均每年邮电消费不足0.40元,比一根廉价的冰棍钱都低!可有了以上所举的种种作法,导致邮政眼下这种惨景,不足为奇!1998年邮电分开、邮政独立运行后,交叉补贴没有了,加之我国已加入WTO,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邮政何以生存?中国邮政何以持续发展?除了一味地提高邮政资费,应该还有许多可改的路子吧?!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