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唐诗,多数国人都会吟颂。如今,唐诗又有了新的寄身地,离开书本,印在了古铜底色的绸缎面料上,被喜欢新潮而又具怀旧文化情感的人士制成唐装,穿上街头。在古老而文明的西安城内,流淌出一股浓浓的书卷气息,而色彩艳丽的唐装渐渐隐退市场。
唐装热。春节期间,唐装赚了4个亿,连外国人对唐装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先不说APEC会议上,外国元首喜穿唐装,就连来西安旅游的老外也不肯放过试穿唐装的机会。专卖店、时装店里,老外指指点点,高大而宽厚的身躯穿上唐装是另一种韵味。不过,任何流行都有周期。带有喜庆色彩,以大红、大绿、宝石蓝等亮丽色彩为主,图案上大团花、小碎花、金元宝占主导地位的唐装面料已在市场上逐步失宠。其原因有二,首先是这类面料唐装搭配服饰较为困难,其次是年节穿着较为合适,在平常的日子穿戴,显得有些“艳丽”。精明的商家敏锐地捕捉到市场信息,在传统文化上打起了赚钱的主意,新推出面料底色深沉而稳重,印上唐诗,文化人穿着更显品味。底色稍亮一些的面料,印上一个个小圆圈,略显调皮。纯黑色的绸缎面料上,加上一点点别的颜色,立刻视野中有了亮点。春节以后,以灰、黑、紫等深色系为主的面料占据了唐装面料市场的醒目位置,博得了消费者青睐。笔者曾见一老人徘徊柜台良久,选中了一款底色纯黑带暗花的面料,他说,用这种面料制成唐装,无论外出和家居,都不失一种文化底韵。而一个现代青年,选取了深蓝底色的面料,制做时要求在两只袖子上各绣一匹黄色的马。他解释说,深底色加一匹生动活泼的马更能体现年轻人的活力。
据一家大商场的营业员介绍,最近一段时间,唐装销量虽不像年前火爆,但固定的顾客群还在。象印有“床前明月光”字样的“唐诗面料”销量在逐渐上升,购买者多为一些知识分子。看来时尚的轮回,又将文化贴了进去。 本报记者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