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某厂锻造车间职工纷纷向该车间职工代表反映,希望“代言人”能在职工代表大会上为他们“代言”。由于车间岗位“一个萝卜一个坑”,经常出现培训难离岗,学习无人替,遇到生病或特殊情况更是无可奈何。为了解决职工“连轴转”问题,请“代言人”呼吁厂领导为车间设置替补或替休备用人员岗。职代会期间,锻造车间的“代言人”始终怕所代之言与领导讲话发生“冲突”,故而把所代之言独自咽了回去。
职工代表是基层职工或车间班组通过严格的、民主的、法定的程序选举产生的,其代表职务具有权威性、严肃性、代表性和先进性。如果职工代表在职代会期间因“种种原因”瞻前顾后,放弃代言的大好时机,就会导致基层无望,领导失望,也进一步说明了“代言人”个人素质“有问题”。怕代、不敢代的“代言人”,不仅多数职工“有想法”,恐怕连企业领导也会怀疑“代言人”是否有资格、有能力当好“代言人”。这是因为,一个开明、明智、民主的企业领导最需要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尤其是通过“代言人”收集起来的一线综合信息,而不是报喜不报忧,或一味地“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如果“代言人”好坏都不代,企业领导岂不是盲人摸象?职工岂不成了断线的风筝?
职工代表肩负着下情上述和上情下传的重任。“代言人”所代之言与企业的中心工作,或阶段性安排,或特殊情况要求发生“撞车”是很正常的,每每及此,“代言人”瞻前顾后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一名有责任心,有正义感,能坚持原则的高素质职工代表,是会积极创造条件,主动抓住机遇,设法将所代之言巧妙地传递给企业领导,实现善代、能代、巧代和敢于代的目的。 ■万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