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扶贫:重在培植“自救能力”

——我省开展帮扶困难职工活动综述本报记者 杨明洲

2023年10月15日

(上接一版)

该局还通过启动小额扶贫贷款,出台优惠政策、帮助办证明、下矿送信息等办法,支持下岗职工生产自救。现在全局自谋职业的下岗人数已达到3000余人,还出现了从街头贩菜起步办产业,发展到创办4个公司、安置下岗待业人员150人的“再就业明星”杨明生那样的典型人物。

工会办产业 共奔致富路

在这方面,韩城矿区工会的同志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从1999年开始,他们在总结本矿经验和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把引导下岗职工和困难职工脱贫的目标定位在以养兔为主的养殖业上。矿区工会作出了发展养殖业、进行开发式产业化扶贫的安排部署,制订出了“自谋职业,私办公助;分散加工,产业联合;股份合作,规模经营”的远景规划。为此,他们免费办了两期百人以上的养兔培训班,又出资分3批选送40名养兔人员到外地学习獭兔养殖技术,培训出矿区第一批养兔骨干。矿区职代会还通过了从生产的的吨煤中提取0.3元作为扶贫基金的决定,每年将为再就业和产业化扶贫提供近百万元的资金保障。现在,该矿区工会已建立起南北两个种兔基地,仅桑树坪一个矿就有252户贫困户职工走上了产业化养殖之路。在韩城矿区采访期间,记者曾去过马沟渠煤矿张来成师傅的家庭养兔场,只见50多平方米的双层兔舍里,养着100多只“黄狐”种兔,大的足有20斤,煞是可爱。张师傅说,他家养兔年收入1万元左右,前年他还背着两只“黄狐”兔在杨凌农博会包摊位参展过呢。

助学献爱心 阳光照前程

不少地方的调查都表明,特困职工生活困难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拿不出学生的上学费用。这一问题解决了,不但为特困职工救了急,也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为此,各地市、县区和厂矿企事业单位,近年来都把“助学”列为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仅全省煤炭行业,去年一年就筹集助学款80万元,救助困难职工子弟5124人;减免学杂费55.6万元,使4141名困难矿工的孩子受益。在铜川、韩城等矿区,也级级立下了“军令状”:“不允许一名矿工子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而西安市总工会发起的“助学”活动,更是牵动了千家万户。早在1993年,市总工会就通过工会干部“结对子”的方式开展“爱心助学”,到1999年又推出救助2000名困难职工子弟的“社会助学计划纲要”,在市委、市府领导的支持下,这一义举很快推向全社会。现在,全市有48名局以上党政干部、330名老红军、老干部参加捐款助学,厂矿党政工领导干部也是纷纷捐款捐物,连解放军官兵、外商老板、以至西安市不少小学生也参加到这项助学活动行列。据统计,近3年来西安市共有933个单位与个人,以不同方式救助2675名困难户职工的孩子上学,累计发动助学资金143.9万元。

“输血”,解一时之困;“造血”,解根本之难。开发式扶贫是帮助困难职工增强“造血”功能、依靠自己的劳动告别穷困的根本途径。愿有更多的困难职工能在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充满信心地踏上这条金光大道。

上篇:沙坡变电站屡遭破坏
下篇:“贵宾”来到宁陕县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2/3/20020325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2-03/25/30913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