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消息 陕西考古工作者近日在汉景帝阳陵发现了一件汉代陶质围棋盘,棋盘上存留的棋局被专家认为是中国迄今为发现的最早围棋棋局,它的出土为研究围棋发展史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实物资料。
据介绍,棋局出土于阳陵的南阙门遗址。南阕门遗址位于帝陵陵园南部正中,距帝陵封土约120米。棋局出土时已经残破,外观呈不规则的五边形,残留部分最长处约28.5厘米,最宽处19.7厘米,厚3.6厘米,两面均阴刻直线。
考古专家说,从陶制棋盘质地来看,是用当时的一块铺地砖加工制成的,而局面纵横之线刻划简略、粗陋,因此棋局虽出自皇家陵园,但显然不属于皇家之物,很可能是守陵人信手制成,以供闲暇之时娱乐所用。由此推断,在西汉时期,围棋已不仅流行于士大夫阶层,而且也被中下层平民所接受。
在此棋局出土前,考古发现最早的一件实物是1954年在河北望都1号东汉墓中出土的一件石质棋局。由于汉阳陵棋局出土时已经残破,棋局的原始尺寸以及棋局上刻划的纵横之线数目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