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巴山,滔滔汉江水。
在陕西南麓的秦巴山区,有这样一位铁路职工,她叫徐光杰,是郑州铁路局安康铁路分局紫阳工务段巴山桥隧工区桥隧工。
1987年刚刚20岁的徐光杰来到紫阳工务段巴山桥隧工区当上了一名女桥隧工。在这里当工人,将面临着整天与大山为伴,每天的工作也离不开弯钢筋、捆枕木、涂油漆、拣铁道线上的白色垃圾,穿隧道、爬桥梁。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在男子汉的世界占领一席天地,为保证列车安全畅通展示当代铁路女工精神风采。工作中她刻苦钻研业务技术,不懂就问,虚心请教,粗活、重活、脏活与男职工一起干,防洪抢险、夜班巡查,她从不以为自己是个女人而要求工区照顾。
做妻子的女人,爱人最重要,做母亲的女人,孩子最重要。徐光杰的爱人何青山也是一名铁路职工,在安康车辆段工作。结婚13年来,一个在城市、一个在山区,相距100多公里,一直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上五年级的儿子已经11岁了,几乎是爱人一手带大的。因工作性质决定,尤其是在冬春运、春秋检、汛期防洪季节,一月两月抽不开身,爱人孩子不能陪,有家不能回是常事。由于巴山环境艰苦,孩子入学非常困难,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她只好把儿子放在丈夫身边让丈夫带。丈夫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常常弄得疲惫不堪。前些年,年幼的儿子想见妈妈,老何只好抽点时间带上儿子来到巴山以满足儿子的心愿,每当这时,丈夫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徐光杰不是没有夫妻、母子团圆的机会,而是她把一次次的机会让给了别人。2001年6月安康列车段抽调列车员,凭工作条件,工种性质,都比当桥隧工要优越得多,爱人专程跑到巴山与她商量,要她调到安康去当列车员,她对丈夫说:“都老夫老妻的了,儿子也大了,名额有限,还是把机会留给年轻人吧”。第二天她让丈夫自个儿回安康,自己却扑在了桥隧设备维修养护工作中。
她不是不爱自己的丈夫,也不是不爱自己的儿子。她有情、更有爱。她的情是对铁路事业安全畅通的永恒追求,她的爱是融入社会大家庭的深深博大。女人的母性在她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1997年5月,原巴山职工方汝乾的儿子生病动手术,她帮着小方的妻子照顾小孩五天五夜,并凭着在工区担任卫生保健员的技艺,担当起了小方儿子的“义务护理员”。1998年10月本工区职工王培迪妻子生小孩难产,她帮着连夜把小王的妻子送到四川万源市医院,使大人小孩顺利安全度过了难关。小王的妻子动手术后,行动不便,又缺乏奶水,徐光杰用做过母亲、哺育过孩子的双手,为小王的儿子喂奶水、洗澡,洗衣服。
徐光杰是一个有难必助,有求必应,有忙必帮的热心人。巴山是一个非常偏僻的乡村,交通不便,职工家属购粮、买菜等很不方便。徐光杰利用家在安康的方便,每次休完假回工区,总免不了为职工家属带些米粮、蔬菜和生活用品。几年来她总共为职工家属购买米粮、蔬菜和生活用品近3吨,经她介绍恋爱结婚的职工已有2对组成了幸福的家庭。
今年35岁的徐光杰,职工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徐大姐”。虽然她的年龄并不大,但她处处以一个“大姐”的身份和风范,把一个女人特有的生活柔情和对事业不甘示弱的气魄播洒在了她深深眷恋的热土上。 (贺明才 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