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直
2002年2月15日,一位中国青年钢琴女演奏家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与美国著名的欧克瑞支乐团合作,成功举办了一场古典音乐演奏会。演奏会上,那些挑剔的古典乐迷们,都被她精湛的技艺和热情奔放的演奏所折服。演出结束,曲终情未了,他们不禁为这位来自东方的演奏家久久喝采……最近,她被美国音乐界推选为“世界优秀人才”。
其实,这位中国女钢琴演奏家已久负盛名。几年里,她已在美国、瑞典、加拿大等国成功地举办了近百场音乐会。去年,在奥地利国际钢琴音乐节中,组委会指定把她演奏的李斯特西班牙狂想曲作为音乐节的压轴节目,结果引起巨大轰动,她被音乐家们誉为“中国钢琴公主”……她就是曾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现攻读美国著名乐府依思曼音乐学院钢琴博士的李哲。
多次获奖,读书时出版著作。灌制我国第一张个人钢琴演奏音碟
李哲在国内音乐界第一次亮相,还是在12年前。1989年12月20日至24日,由文化部举办的首届中国青年钢琴大赛在北京音乐厅举行。在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名选手当中,有一位18岁的大学一年级女学生,她就是代表沈阳音乐学院来参赛的李哲。李哲在众多的选手中过关斩将,终于进入决赛圈,最后凭着她娴熟的技巧和热情奔放的演奏风格获得了这次大赛的三等奖。她是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选手,也是这次大赛各省中惟一获奖的选手。
李哲父母都从事艺术工作。耳濡目染,她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在父母严格的要求下,李哲从四岁起开始接受钢琴启蒙教育,她先后进入沈阳音乐学院附小、附中学习。先天良好的素质和后天的刻苦训练,使她的成绩在同学们当中一直排在前列。这当中,她多次登台演奏和获奖。18岁那年,李哲考入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
每天从早到晚刻苦的练琴使李哲的生活始终属于一种单调的节奏,正因如此,她才在同学们当中脱颖而出。1991年,还读本科三年级的李哲编写了一些通俗钢琴曲,并很快结集出版,这就是她的第一本专著《新编通俗钢琴曲》。这本钢琴曲谱曾轰动一时,深受钢琴爱好者们的喜爱。由她自己演奏的部分曲目曾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1992年,文化部举办“中国首届青少年钢琴演奏比赛”,李哲再次获奖。1994年,李哲在“中国国际钢琴演奏比赛”中获东北组第一名。几年中,她先后在沈阳、北京、深圳、厦门、福州、长春等地成功地举办了钢琴演奏音乐会。应出版社之约,她还分别灌制了钢琴系列教程《钢琴我的朋友》、《中国钢琴曲集》、《车尔尼左手24首练习曲》、《车尔尼练习曲》等磁带。
李哲渐渐声誉鹊起。崔玉琴、林振刚、朱雅芬等知名教授都是她的老师。他们和国内的一些专家认为:李哲的演奏热情奔放,有着强大的爆发力和震撼力,她在钢琴演奏方面的前景不可限量。1993年,李哲毕业后留入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任教。1994年7月,我国首张个人钢琴演奏专集的激光音碟正式出版发行,它的主人正是刚刚毕业一年的李哲。
留学国外,并很快获钢琴艺术家学位
可以说,此时的李哲已走在了一条成功的道路上,这条道路上已不乏赞誉。但是,她认为,自己离成功还很遥远。钢琴艺术是一种典型的西方音乐艺术,它博大精深,绚丽多彩,不论怎样努力,都永远让人感到有无法企及的深邃。它有一生一世都弹不完的各类优秀的曲谱,它永远需要更高度的技巧和不断更新的理解和悟性。正因如此,此时的李哲感到自己在艺术的道路上需要的是更直接地理解钢琴艺术,更高层次地接受全新的教育,更系统地掌握钢琴演奏的各种技巧,从而让自己的水准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以便将来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在这种情况下,1995年,李哲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美国得克萨斯州音乐学院。在她的视野中,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里汇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精英们,他们肤色各异,但想法大都如出一辙,都想在音乐领域出人头地。
站在这里,李哲作为一个来自东方的姑娘,对于从事钢琴音乐来说不占“本土”优势,这也许让她感到有种无形的压力,何况语言这一关还是个难题,但她坚信中国那句勤能补拙的信条。
她开始把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功课中去,凭借着深厚的功底,刻苦的学习,她对钢琴艺术有了一次次新的感悟。与此同时,她还从最简单的单词开始,拚命地学习英语。每天晚上,她都要学习三四个小时,一本厚厚的英语词典渐渐被她翻烂了。她为自己定了目标:学业要保证优秀,语言要尽快过关。为了这个目标,李哲总处于极度紧张的生活之中,每天只睡五个多小时。很快,大学里的老师和学生们开始注意到了李哲出色的演奏。他们感到,这个来自中国的姑娘,有着一种不可理喻的才气,她驾驭高难曲子的技巧更让人赞叹不已。一年后,李哲在这里顺利地拿到了钢琴艺术家学位。
一个偶然机会,使她被誉为“天才的中国女钢琴家”,从此名声大振
很快,李哲作为一个少有的人才被另外一所著名乐府录取,在这里攻读钢琴硕士,它就是贝尔勒音乐学院。在这所大学的鉴定材料中这样评价李哲:天生的好的悟性,胜任高难曲目。
来到这里第三天的早晨,大学里的一位音乐家找到李哲。他双手一摊说:“美国著名长笛演奏家布兰达先生来这里演出,需要一位钢琴家伴奏,因为时间紧,只有三天的时间,曲子较难,我们这里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人选胜任这项工作。如果你不行,我们只好到外地高价请人伴奏。”说完,将一本琴谱递给李哲。李哲一看,不得了,比“8开”还大的谱纸共25个页码!而且里面曲子的难度较大,一般人没有几天的时间是练不下来的。她一边翻着琴谱,心里一边合计:答应下来,是这么难;不答应,又觉得丢了人格——更可怕的是作为中国人在这个时候丢了国格。想到这儿,她对音乐家说:让我尽力吧。
很快,李哲投入到了练习之中。她一遍遍地提醒自己:他们外国人不能做到的,我这个中国人一定要做到。李哲全神贯注地弹奏着这首长笛伴奏曲。这首长长的曲子,第一遍试弹,就足足用了50分钟!但是,这50分钟试弹让李哲对这首长曲有了充分的把握。她感到,不论其中的技巧处理还是其中的情感处理,自己已稳操胜券。她眼睛专注地看着琴谱,一串串连贯的乐句从她的指间泻出……
整整半天的时间,李哲在琴凳上没有挪动一步。到了中午,她敲开了那位音乐家的门,对他说:“可以和长笛合奏了。”
这位音乐家一时愣住了。他不会相信,这样的曲子一般人至少要用四五天的时间,李哲能在三天练下来就是幸运了,怎么半天就练了下来?为了验证结果,他和老师们找来了长笛演奏家布兰达,让他们一起试着合奏,结果面对着这首悠扬的长笛曲,李哲那精巧的伴奏一气呵成。这让在场的音乐家们大开眼界。三天后,布兰达的演出获得很大成功。演出结束时,他激动地把李哲介绍给大家,称她是“天才的中国女钢琴家”。很快,李哲名声大振。
十几家乐团要与她签约合作。贝尔勒钢琴协奏曲大赛中获得第一名
不久,李哲按照许多音乐家的邀请,在美国得州的沃思堡举行了一场钢琴独奏演奏会。演奏会上,她用饱满的激情,先后演奏了莫扎特的D小调钢琴协奏曲(K466)、肖邦的练习曲(第25首)、巴赫的法国组曲和李斯特的梅菲思特圆舞曲等著名钢琴曲。这些大师们的顶峰之作就像一帘跳跃的飞瀑,在李哲的指间一泻而下……
正与她开朗爽直的性格相对应,李哲长于演奏高难度的充满激情的、排山倒海式的钢琴音乐作品。多年来,她对肖邦、李斯特的作品情有独钟。她总坚持按自己的理解去弹奏这些杰作。
李哲的独奏音乐会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人们谅讶于一位年轻的中国女钢琴家会有如此深的造诣。她的导师费柯林先生说:“你的演奏甚至超过了我。感谢你,你让我认识到了新一代的中国钢琴家。”此后,她的钢琴演奏会又应邀在达拉斯、休士顿、纽约等城市相继举行。
很快,十几家乐团要与她签约合作演出,但为了在学业上深造,她大都婉言谢绝。李哲认为,不能把自己定位在一个整天埋头于弹琴的纯粹的演奏家上,她要系统地学习西方音乐理论,不断丰富自己,不断加深对音乐史和作品的理解,这样才能后劲十足。
1998年,李哲在美国贝尔勒钢琴协奏曲大赛中获得了第一名。1999年,李哲以出众的成绩获钢琴硕士学位。
马丁青年钢琴家比赛中获第二名,著名乐府“伴奏身价最高的博士”
在同行当中,此时的李哲可称得上功成名就。她已在美国、加拿大、奥地利等国家举办了几十场钢琴演奏会。许多知名乐队也相继邀请她做钢琴师。此时此刻,李哲想的却是继续深造,不断丰富自己,将来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此她于1999年进入世界著名的音乐学府——美国依思曼音乐学院攻读钢琴博士。也在这一年,李哲在美国马丁青年钢琴家比赛中荣获第二名。
依思曼音乐学院已有百年的历史,曾经培养了许多世界一流的钢琴家、指挥家和歌唱家,在音乐界享有很高的威望。每年都有一些年轻的音乐家来这里求学。这里共有40多人攻读博士,其中五位较有成就的博士生获得了该校的任教资格。这当中就有来自中国的李哲。一年后,教授们发现,由她带的几个学生提高得都很快,成绩大大地高出了别人。老教授们对李哲说:“从你的教学中就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刻苦精神。你不仅是个演奏家,还是个好教员。”
在依思曼音乐学院,经常有音乐家来这里找人作演出伴奏,而李哲是第一人选。找别人需要练习几天,而找她却用不了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合奏。这使她的伴奏报酬是别人的几倍。被人们认为是“学院里伴奏身价最高的博士”。
每次获奖,李哲作为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的骄傲;每一次演出时,当她轻叩琴键,看到辉煌的舞台下乐迷们的专注和掌声,心里总荡漾着一份自豪。
国际钢琴音乐节中,她被誉为“来自中国的钢琴公主”
前不久,李哲被美国音乐界推选为“世界优秀人才”,她已在美国、瑞典、加拿大等国成功地举办了近百场音乐会,她的名字被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古典乐迷们所知晓。去年,国际钢琴音乐节在奥地利隆重举行,李哲被邀请参加。组委会特意将她的钢琴演奏作为音乐节的压轴节目。当她登上舞台,用恢宏的气势演奏完迸发着激情的李斯特的西班牙狂想曲时,观众们狂呼不已,他们全体起立,给予她经久不息的掌声。音乐家们说:“这是一位来自中国的钢琴公主”。
近日,李哲在回沈阳探家时表示:今年读下钢琴博士后,再回到祖国来,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音乐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