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连云港市在一起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审理中,由于律师不能依法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导致委托人的权益严重受损。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专家说,这种现象绝非个别情况,而是时常发生且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据分析,造成许多律师缺乏劳动法规知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律师在“进门”时,就对劳动法规的掌握先天不足。以国家司法考试为例,今年的“三合一”考试中,劳动法规的分量很少,整个400分的试卷中涉及劳动法规的考试内容只有10分,与现阶段劳动争议案件逐年大幅度增加的实际不相称。而律师一旦拿到律师证后,由于缺乏后续考核机制,无论法律法规发生怎样的变化,“一考一证定终身”已成为难以突破的“怪圈”。
代理费用低,律师积极性不高。按照现行收费标准,劳动争议案件的律师代理费用在律师收费中属于低收费,明显低于按诉讼标的收费的经济案件或刑事案件及其它案件。因此,律师对劳动争议案件的代理积极性不高,对此类案件的认真程度也不足。导致案情调查、分析、办案过程中存在诸多缺陷,直接影响案件审理质量及裁决结果。
劳动法规体系庞大而且不完善,真正能熟练掌握劳动法律法规的律师“凤毛麟角”。反映到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庭审中,由于代理律师缺乏劳动法律法规知识,双方的代理律师常常发生不能围绕争议要点阐述自己的主张、事实和法律依据的现象。有的律师在代理过程中甚至出现“文不对题”情况,造成庭审时间无故延长,案件办理速度不快及资源浪费。
在进入市场经济后,劳动关系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企业改制、职工身份置换日趋频繁,劳动关系的调处工作已经成为维持社会稳定和职工队伍稳定的重要环节。为劳动争议双方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是每一位律师的职责,企业与职工期盼有更多精通劳动法律法规的律师来到身边。
■周新林 周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