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金晨
一个出生3天就双目失明,仅读过一年盲校的人,刻苦自学,终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资格证书》,成为名震国内的“盲人律师”。
一个盲人,他怎么走上律师之路,并且为社会、为人民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的呢?日前,记者慕名采访了被人们称为“法律活辞典”的40多岁的盲人律师杨永江,走进了一个残不失志、激人奋进的感人故事。
主人公语:人活着,是需要一种精神的,有了一种坚韧不拔、磨难不屈,贫困不移的精神,什么样的坎坷不能超越,什么样的目标不能达到?
用耳读书 苦学法律
杨永江是个不幸的人,1960年3月25日出生于天津市东丽区幺六桥乡大辛庄的他,3天后就因高烧双目失明了。
幼时的杨永江在黑暗中为自己这悲怆的命运鸣不平,自记事起,就被父母带着穿梭于天津市的各大医院治眼,但最终,他也没能见到七彩的阳光。
杨永江8岁那年,父母把他送到了村里的小学。不料,学校死活不收,说无法教一个看不见字的孩子学习。杨永江默默地拽住母亲的衣角,无声的泪顺脸而下。心酸的父亲与学校校长大吵大闹也无济于事,杨永江没能象其它的小伙伴们一样走进幸福而快乐的教室。
村里的孩子们很少有人愿和杨永江一起玩,无所事事的他只好一个人坐在村里听高音喇叭里的“东风吹,战鼓擂”,孤独的杨永江边听边默默地记。不久,父母发现儿子的记性特别好,无论什么歌曲或新闻,他听上几遍就能熟记于心。杨永江还善于模仿,每当听会一段山东大鼓,他就要在人多的地方绘声绘色地唱上一段。时间一长,村里的老少爷们都知道杨永江是一个过目不忘的人才,劝其父母把他再送到学校,说不然就毁了孩子的前途。
经过多方打听,杨永江的父母终于找到天津一所盲校,于1974年秋天,借钱把14岁的儿子送到了盲校。
杨永江深知自己这学习机会的不易,很刻苦,成绩也不错。谁料,一年后唐山发生了大地震,出于安全考虑,盲校解散了,杨永江又回到了家中。更大的不幸接踵而至,此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内,父母相继去世,留下杨永江与一位小他5岁的弟弟相依为命。
杨永江擦干眼泪,把弟弟送到村小学,自己在校园门口摆了一个小摊,卖瓜子、零食维系生活。每天,杨永江早早起床摸索着做好饭,叫醒弟弟吃过,让弟弟拉住他来到学校门口。弟弟上学,他坐在小摊前卖东西。放学后,弟弟再拉住他回到家,他再为弟弟做饭。
那段日子里,常常受助于乡邻的杨永江常常为自己今后的日子发愁,他觉得永远摆小摊也不是个出路,他在寻找着能自食其力又回报社会的职业。
1978年春天是杨永江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有一天,他从广播里的一则新闻中听到,今后中国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杨永江敏锐地感觉到,学法律或许是自己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每天上午10时,下午4时播讲半个小时的法律知识。杨永江放下正摆的小摊铺,坐在村里大喇叭下,专心地听起来。有时喇叭坏了,他就央求村里有收音机的人家借听半个小时。白天听两遍,晚上怕忘了就睡在被窝里给弟弟背上一遍。天阴下雨闲暇时,杨永江便找人多的地方向乡亲们讲解学来的法律知识。
杨永江对法律的兴趣,赢得了乡亲们的好评,这也感动了村主任杨茂贵。看到杨永江对法律怀有一腔痴情,为了支持和帮助他,杨茂贵特意买了一部收音机送给了他。杨大叔的雪中送炭,让杨永江感动得热泪盈眶。从此,他怀抱收音机,搜索着各地电台的法律节目,日积月累地用耳朵学习法律。
2年后,杨永江在听了很多电台的法治栏目后,已经不满足于单凭听广播去获取法律知识了。他知道,电台上讲解的毕竟有限,如果想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必须借助于法律书籍。杨永江跑遍天津市的大小书店也没有买到盲文版的法律读本,万般无奈,只买来了非盲文版的法律书籍。
翻着两本法律书,杨永江痛苦万分,他看不见字,可怎样学啊!思来想去,他找到好朋友于文龙帮忙。于文龙是杨永江的近邻,小他6岁,正上初中,因同情杨永江,常常帮助他。从此,每天早晚两遍,于文龙开始从头至尾,一条条、一款款把法律书读给杨永江听。开始,于文龙以为杨永江是为了排解心中的郁闷,才找他读书的,但渐渐地,他发现杨永江是真的在学习。于文龙为杨永江的毅力和那超常的记忆力所倾服。有些条款,他读都读不通顺,而杨永江只要听上两、三遍,就能准确无误地复述出来。
为了使杨永江学得更快,于文龙不但自己义务帮他读书,还常常带着同学们一起给杨永江读法律书籍。一些学习不努力的学生们在给杨永江读过书后,也开始用功了。一位当年贪玩,如今在北京做官的学生每次回家,总要专程看望杨永江,说如果不是那时给杨永江读过书,他就不会珍惜自己容易得到的学习机会,也不会猛醒过来好好学习,也就考不上大学。
在众多人的热情帮助下,杨永江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超常的记忆力,如鱼得水地自由徜徉于法律知识的浩瀚海洋之中。随着法律知识层面的不断扩展,杨永江对专业知识的渴求与日俱增,从简单的法律知识读本,到专业的《宪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单靠找人帮助读已不行了。杨永江希望能买来这些法律书籍的录音带,但没有。幺六桥乡广播站女播音员毛国凤得知后,主动找到杨永江,拿走了他的多本专业法律书,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帮他录了音,并给他买了一台播放机。
杨永江非常感激这位好心人的帮助,每天,他都要举着播放机听好几个小时,胳膊酸了、口渴了他全然不觉……
经过几年的苦学,凭着惊人的毅力,杨永江硬是用耳把那些枯燥的法律条文熟记在了心中。
采访时,杨永江怕记者不相信,当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分七十四章138条,《民法通则》15条,《民事诉讼法》210条……说完,他又背起了详细的条文。
1984年夏天,为了帮助杨永江找一份工作,也为了普法,大辛庄村委会特意在村广播站每周三开设了“民主与法治”专栏,让杨永江当上了法律宣传员。
回报社会 代理诉讼
随着法律条文学习的增多,杨永江一直想帮人打一场官司,但却没有人敢相信他,找他代理案件。
1996年8月初,本乡一位农民正打一场宅基地纠纷官司,因无钱聘请律师准备变卖财产。他就主动找到人家,说要免费为人家代理。那位农民说对方请的是天津市一位知名大律师,你能辩过人家吗?杨永江说试试看吧。
8月中旬,杨永江以一位农民的身份,第一次作为民事诉讼代理人帮助那位农民打赢了官司。法庭上,当杨永江博引旁证、信手拈来那些背得一字不差的法律条文时,法官震惊了,对方那位代理律师震惊了。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从事法律多年的他们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一个没上过一天法律大学的盲人竟然能象“法律活辞典”一样,随便翻出法律条文,就朗朗上口地说了出来。
打赢第一场官司的杨永江成了方圆左近的法律名人,找他代理打官司的人多了起来。
杨永江知道自己不是律师,每接到一个案子,总要以正常律师十倍的努力来做前期准备工作。盲人办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接一个案子,杨永江都拖着不便之躯,到处奔跑,深入调查、准确取证,无论是炎炎夏日,或是腊月寒冬,他从不退缩。为了能调查到充分证据,有时他还要在外住上几天。杨永江知道人们不是万不得已,是不会打官司的,所以他从不让当事人破费,总是将外出的费用降到不能再少为止。1993年冬天,到天津唐沽区作调查,为了节省开支,杨永江谢绝了当事人让他坐出租车的好意,执意要坐三轮车。数九寒冬,半路上又降大雪,被冻得瑟瑟发抖的杨永江还安慰当事人说:“没事,这样挺好!”
或许自己是位自幼受人帮助的盲人,杨永江深知残疾人生活的困难和艰辛,因此在受理案件中对残疾人的案子总是给予特别的关注。
天津市新立镇张贵庄有个叫付全有的村民,患听力障碍。一天,他下地干活途经某皮件公司时被保安人员当作小偷,捆绑起来暴打了一顿。蒙此不白之冤,付全有的亲属找到杨永江请求给予法律帮助。杨永江闻听此事,二话不说就开始了调查取证。他不畏强权,扫清了种种干扰,经过八个月的艰苦努力,最终在市残联的支持下惩罚了打人者,为残疾人讨回了公道。付全有的家人为表示谢意,特意赠上一面锦旗,上书:为民请命的硬汉杨永江。
天津市河北区居民梁瑞泉的妻子有智力残疾,梁瑞泉既要照顾智残的妻子又要拉扯年幼的儿子,日子过得特别困难。然而不幸再次降临到这个家庭。1997年7月10日,梁瑞泉突然精神病发作,误将邻居砍伤,被民警送进安康医院。梁所在的厂方却以效益不佳为由,拒绝付给梁在住院期间的一切医疗费用。而院方以费用无着落为由不让其出院。2000午4月18日,梁瑞泉的妹子找到杨永江,杨永江当即表示免费为梁瑞泉打这场官司。
为了解除梁瑞泉被医院“软禁”的危机,杨永江多次找市领导反映情况,阐述事实。两个月后,梁瑞泉得以平安出院,与妻儿团聚。梁的妹妹登门致谢时,非要付给杨永江办案经费。杨永江说:“我是一个瞎子,离不开别人的帮助,也知道残疾人需要帮助,所以我不会收一分钱。”
在帮助弱者的同时,杨永江还不畏强暴,敢于碰硬。
1994年春天,幺六桥乡流芳台村于家两兄弟强行占用胡同,村干部前去调解,两兄弟非但不听,还动手殴打了村干部,使得该村政令不行。当杨永江知道真相后,当即表示要主持公道。他多方调查,并向上级领导反映,在天津市主管政法的领导过问下,终于把于家兄弟的违章建筑拆除,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事后,于家两兄弟找到杨永江,说要修理他。杨永江不怕,斥责对方道:“如今是法制社会,你们两个明眼法盲想欺负我一个讲法的瞎子,好不知羞耻!”对方被杨永江凛然正气所震慑,灰溜溜地跑了。
去年夏天,杨永江接到天津某家公司投诉业务员侵占资金并殴打领导的案子后,那个业务员托人送给他1万元现金,说只要杨永江不作代理人,他在天津就输不了官司。杨永江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当场拒绝并四处奔走,多次核对事实,反复调查取证,终将侵占资金者马玉才绳之以法,判刑4年零6个月。
从自身条件出发,为了更好地处理案件,杨永江只接手民事案件,但为了主持公道,惩治邪恶,他对一些刑事案件也倾注了热情,1999年9月,河东区一名年仅6岁的幼女被人强奸,罪犯却逍遥法外。受害者的父母痛不欲生。时逢冬天,他们找上门来,跪请杨永江为其女儿雪洗耻辱,将恶人绳之以法。杨永江拄着拐杖与受害者的母亲一起先后上访市、区等十几个部门,历时近两个月,终于引起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令犯罪分子落入了法网。女孩的父母感激地拿出2000元作为回报,但又一次被杨永江谢绝了。杨永江说,作为一个服务于法律的人,伸张正义是我应尽的职责。
至今,杨永江共代理案件近百起,全部胜诉,为了调查取证,他踏遍了天津市所有的区县,还曾到过北京、山东等地。
如果去外地办案,他就请别人带着他去。不难想象,由于眼睛看不见,他付出的是超乎常人几倍的代价。在办案的同时,杨永江还不忘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走到哪里就宣传到哪里,总是热情耐心地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被人们亲切地称作“法律活辞典”
考取律师 盼望成家
在帮人打官司时,杨永江一直是以农民的身份代理案件诉讼的。他十分希望自己也能以律师的身份走上法庭。然而,由于是盲人,尽管杨永江对各种法律娴熟于心,但仍被拒之于律师的大门之外。多年来,他连做梦都想拥有一本律师资格证书,但他没有。
经过多方的奔走呼吁,2000年4月份,天津市有关单位终于批准杨永江参加全国律师资格考试。
4月8日这天上午,杨永江两手空空,早早地走进了特意为他一个人设置的考场。考试开始了,两名监考老师坐在杨永江面前,一人念试题,一人录音。两天4张试卷,杨永江答得很顺利,往往120分钟的试卷,他60分钟就答完了。监考老师问他是否再核对一遍时,杨永江知道自己不能像明眼人那样看到答题有错时可以随便在试卷上修改,怕麻烦监考老师,就说我相信自己,不再核对了。考试完走出考场,尽管眼睛看不见,杨永江仍觉得阳光是那样的明媚,人们的笑脸是那样的灿烂。
一个月后,考试结果公布,杨永江考试及格。7月10日,杨永江终于领到了他梦寐以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资格证书》。手捧着律师证书,杨永江笑了。他知道,今后再代理案件诉讼,他终于可以名正言顺了。
今年3月30日上午,杨永江再次走进考场,参加全国统一司法考试。像前年一样,他仍用口答的形式,两天考试了4场。5月底,考试公布结果,杨永江再次通过考试,获得全国统一司法工作者证书。
功成名就的杨永江依然很忙。每天,他闻鸡起舞,洗漱完毕后,简单吃上点东西,就开始收听6点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全国新闻联播”,7点天津台的“天津新闻”。晚上杨永江总要收听18时半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全国新闻联播”,7点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他说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与时代同步,不被时代淘汰。
像钟表一样的杨永江是一位永远不会闲下来的人,平时接到代理案件时,他东奔西跑地忙着调查取证;没有案件时,他就通过一部能报电话号码的语音电话与外界联系,以此接手案子或是回答人们的法律咨询。
由于长期帮人打官司却很少收费,甚至自己倒贴路费,代理了近百场案件的杨永江仍然很穷,他和弟弟都没有成家,同住村里帮他盖的3间平房里。
采访时,杨永江说,如果他要像正常律师收取代理诉讼费用,甚至像个别律师坑宰当事人的话,他早成了富翁,但他不能,因为他要回报社会,答谢那些帮助过他的父老乡亲们。
杨永江还特意要记者提醒正在打官司或准备打官司的当事人,一定要谨防诉讼掮客,不要受他们的骗。杨永江说:比如说张三和李四打官司,诉讼掮客王五知道了。他就找到李四说,我听说你和张三打官司了,找律师了吗?不用找律师,找律师干嘛。知道吗,我跟某某法院院长怎么怎么好,这事就交给我啦,没理我也叫你有理。结果李四就听了王五的话了,把钱和东西也给了他,但最后还是上当受骗。
因此杨永江觉得,中国的老百姓的法制观念,在“入世”后更应该加强了,否则在这方面很难与国际同步发展。
由于用脑过渡加之生活的压力,如今才42岁的杨永江过早地衰老了,头发已变得花白,看上去像年过半白的老人。但杨永江说他付出了艰辛,换来了荣耀;1987年、1998年,他连续两年被评为“天津市普法先进个人”;1989年6月,被中宣部、司法部授予“全国普法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990年被评为区级残疾人自强先进个人;1993年被评为区级“二五”普法先进个人;同年年底,当选为东丽区幺六桥乡第13届人大代表;1996年,在天津市残联举行的演讲会上,杨永江的自我演讲获优秀奖;1997年,他被国家人事部、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及中国残联等部门,授予第二届全国残疾人“自强模范”,同年5月13日,受到江泽民,朱镕基、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96年6月8日,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如今的杨永江成了全国的名人,找他代理案件的人越来越多,但杨永江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亢不卑,厚厚淳淳,用真诚、善良书写着自己的人生。
采访快结束时,杨永江意味深长地说:“人活着,是需要一种精神的,有了一种坚韧不拔、磨难不屈、贫困不移的精神,什么样的坎坷不能超越,什么样的目标不能达到?”
由于一直忙于学法律,帮人代理打官司,杨永江至今没有成家。杨永江告诉记者,他也很想找个能照顾他生活的妻子,可婚姻是一种缘份。他的缘份还未到,他在等待着那位志同道合的姑娘……
图片说明:杨永江在电话中解答人们的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