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明洲
编者按
城市环卫职工,这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近年来,国家建设部、公安部等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提高环卫职工的岗位津贴、严肃处理侮辱殴打环卫职工事件,保障环卫职工人身权益等政策法规文件,我省各地在这方面也作了一定的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环卫职工劳动强度大、生产工具落后、工作环境差、社会地位低下等问题远远没有得到解决,尤其是收入低待遇差,交通事故频繁,在作业中被打受辱事件时有发生,人身安全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等等,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热点问题。本报从即日起推出《来自我省环卫职工的调查》系列报道,以期引起全社会对环卫职工的关注与重视。
城市的清晨,有一支动听的曲子,就是环卫工人清扫道路发出的“沙沙”声;有一幅不变的风景,就是环卫工人在大街上捡拾垃圾的身影。但环卫工人这种常年辛劳、苦累脏险的工作和付出,与他们低微的收入和难以到手的福利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以记者去年以来多次采访过的西安市城肥清运管理处为例,那里的300多名环卫职工干的是最苦最脏的活,他们挑大粪、开粪车,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但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都属西安市最差的单位。据该处工会反映,他们从2000年以来几乎月月发不齐职工的工资。截至现在仍拖欠职工的工资、奖金及各类补贴100多万元,人均4000元。由于资金短缺,这里的一线担粪工人月收入仅350元,连最基本的劳保手套也不能保证发放,破烂的工服谁见了谁都捂鼻子,歧视打骂城肥清运工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去年城区就有两位粪车司机被殴打致伤。记者曾多次听到城肥清运工人的医疗费报销难的反映,问到此事时,一位负责人回答:“近年处里共拖欠职工医疗费34万元,连死亡职工的医疗、丧葬费也拖欠着。”说着还拿出一份拖欠死亡职工医疗费的统计表。从表格上记者看到,该处还拖欠9名死亡职工的医疗费,共计9.46万元,其中最多的两位去世的师傅分别被拖欠2.7万元和2.5万元。
早在1997年,国家为了提高环卫工人的待遇,由人事部、财政部、建设部联合发出《调整城市环卫工岗位津贴标准的通知》,明确从当年元月1日起,按劳动强度将环卫工的岗位津贴分别调至每人每天3元、4元、5元。但据记者在关中陕南的20多个区县了解,80%以上的地方都设有按国家规定标准落实环卫津贴。近年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几次调升职工工资,环卫系统也应在调升的事业单位之内,但全省绝大部分城市的环卫部门都反映没有调升。渭南市城区的环卫职工对记者说,给他们1999年调升的工资现在还没拿到手,当时说档案上升了,因钱到不了位发不成;以后又说从2001年元月开始执行调升后的工资;去年又发文件说每人调升15%,但至今还是纸上的烧饼充不了饥。
“我们一年365天地干,没有节假日,连个团圆年也过不成,但一月的收入还赶不上城里吃‘低保’的人。”这是来自“农民协议工”身份的环卫工人的呼声。从记者去年以来采访过的区县来看,随着环卫管理体制的改革加之行业的特殊性,近年来一些大中城市的一线清扫工几乎成了青一色的“农民军”和下岗工人,这些属临时工身份的人收入待遇,一月就是一百六七十元。商洛市城区的临时清扫工的收入最低,一个月才145元。在咸阳市人民路,一位来自农村的环卫工人对记者说,她除这170多元的“干收入”外,什么福利、补贴都没有,连买扫把钱、修环保手推车的钱也从这里面出。去年夏天有的环卫工人被热得中暑昏倒在马路上,办事处主任手里也没这项开支,只好借钱给一线清扫工买了几十包白糖,算是一次难得的福利。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