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北京晨报》载文谈国足的尴尬

十三亿人挑不出十一个踢球的

2023年10月17日

中国足球上不去,很多人发出这样的感慨:“13亿人竟然挑不出11个踢球的!”乍一听,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可是足球并不等同于其他事物,其水平的提高是由足球人口决定的。在这方面,中国足球的落后暴露无遗——

1、有多少人踢足球?

什么是足球人口?一般认为,足球人口就是指那些经常踢足球的人。这部分人当中,又以青少年居多。所以,我们可从青少年从事足球运动人数的多少,大致估出中国的足球人口。

青海省是中国足球的落后地区。目前在青海足协注册的足球运动员一共只有60人左右,他们分布在全省三支青年队中。另外还有7所少儿足球俱乐部,共有140多人在省足协注册。由于青海省的足球运动成绩很差,所以没有专业足球队,省足协每年4万元的经费也很难解决大问题。

黑龙江省足协的同志介绍,直到今年,他们才重新纳入中国足协的竞赛体系。目前,黑龙江拥有一支乙级队,另外还有体校和足球俱乐部若干。

今年7月份,广西体育局做出了一项重要决定,凡是和足球有关的单位,全部归足协负责管理,以保证广西的足球运动和中国足球的发展同步。

记者调查的这几个省份全是足球落后地区。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中国足球的基础并不仅仅局限于现有的甲乙级球队所在的省市。

2、什么叫“穷人乍富”?

截止到今年,在中国足协注册的职业球员一共有1371人,其中,甲A俱乐部的球员有469人,职业教练一共有341人。

职业化就意味着球员收入的大幅度增长。当中国的联赛第一次被冠名后,中国的足球运动员原本瘪瘪的口袋,突然鼓了起来。

目前活跃在甲A赛场上的主力球员,他们的平均月工资应该在3万元到5万元之间,而替补球员的工资也都在2万元左右。而像大连这样有实力的俱乐部,主力球员的工资都在七八万元左右。工资只是球员收入的一部分,比赛奖金的数目也不小。目前甲A俱乐部赢一场球全队的奖金大约平均在60万元左右,如果是关键性的比赛,如涉及夺冠或者保级,奖金往往会超过百万。就算在甲A俱乐部里连替补都打不上的球员,一年下来,也能挣到三四十万元。

从一个穷小子,在一夜之间成了百万富翁,仅仅是因为足球职业化了。有句老话叫“穷人乍富”,用它来形容中国的足球运动员那是再合适不过的。

3、除了踢球还会啥?

到目前为止,中国注册的从事专业足球训练的青少年运动员大约有20万人,他们有的在俱乐部梯队中服役;有的在地方协会组织的队伍中训练;还有的在各种体校、培训中心和足球学校中进行培训。

从1999年以来我国青少年队的比赛数量与质量都在改善,今年的U21年龄组全年比赛将达到516场,平均每队能打31场比赛;U19年龄组比赛将达到408场,平均每队比赛24场;U17年龄组比赛将达到559场,平均每队打22场,三个年龄组比赛场次多达1483场。按照目前国际上每年最多25场的一般规定,当前我国青少年球队的比赛数量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准。

但是,这些成绩之下,也凸显着诸多问题。首先,只重足球技术不重文化教育是根本问题。不少运动员从六七岁就开始从事专业足球训练,到了30多岁还停留在初中甚至小学文化水平上,这使他们在退役以后的出路上成了问题。其次,虚报年龄,不按年龄段进行系统训练等等问题都阻碍着青少年足球的进一步发展。

4、老板砸钱到何时?

足球职业联赛如今已进行8年,应该说联赛架构已经搭建。但作为职业联赛主角的职业俱乐部却依旧举步维艰。除了大连、申花等少数俱乐部经营有方,其余的大多不具备自身造血功能。

再有,球员转会和工资收入与实际水平不符已经是很显然的。首先,摘牌转会制度已经实行了4年,各俱乐部也是驾轻就熟。新赛季的转会市场一片祥和,大部分俱乐部都摘到了心仪的球员,部分大牌球员的身价也与日俱增,被摘牌的甲、乙级球员总价值将近一亿。

其次,球员的收入太高也给俱乐部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在收入方面,职业俱乐部还没有充分的自主权。

日前,中国足协提出了“中超”概念,但是,曾参与国际管理集团和中国足协有关甲A联赛推广权谈判的艾弗里却发出警告:“如果电视转播权得不到彻底解放,职业俱乐部无法从中得到应得的利益,那么‘中超’仍将停留在甲A的水平上,根本不可能有什么质的突破。”

上篇:大郅“亲昵”勇士小牛有了“醋意”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2-07/18/32297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