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又到了,各种暑期班随之火爆起来。利用假期让孩子学点东西、长长见识,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想法。这里提醒家长的是,在注重考察暑期班质量的同时,还需要把握一个度。
家长报“班”三误区
误区之一:贪多。不少家长或者想让孩子多学点知识,或者想让教师照看孩子,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用各种暑期班把孩子的假期填得满满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俗语说得好,“贪多嚼不烂”。上的暑期班过多,家长花钱不少倒在其次,对孩子身心十分不利,非但学不到什么,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产生厌倦,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误区之二:求高。本来,利用暑期让孩子学学电子琴、舞蹈、美术等,有利于培养孩子爱好和提高综合素质。可有些家长往往对孩子要求过严过高,刚开始可能只是要求孩子在班上比别的孩子强,以后要求越来越高,要孩子在年级、学校、区里甚至市里、省里都要闯出个名堂。殊不知过犹不及,家长过高的功利性要求反而会扼杀孩子的兴趣。
误区之三:违愿。现在的确有些家长给孩子报暑期班出于一厢情愿,他们或者觉得这个班对孩子有好处,或者因为别的孩子都在学,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下……但毕竟是孩子去上暑期班,如果违背孩子的意愿和缺乏深入、正确的引导,那么招来孩子的反抗是很自然的事。
假期需张弛有度
国外大部分孩子在假期或打工实践接触社会,或外出旅游开阔眼界。他们的小学阶段几乎是在玩中度过的,相比之下,我国的孩子学得太苦,缺乏个性是普遍现象。所以说,父母不要脱离孩子的实际去设计孩子的未来。我们应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如果只是单方面追求孩子的成绩与才能,让孩子在学业与特长的压力下,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自我发展的空间,无疑是走入了教育的误区。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家长们在为孩子报班时不要重文轻体,可以让孩子在暑假里学跆拳道、学游泳、玩卡丁车或去攀岩;多带孩子亲近自然,看看蓝天白云、彩霞落日;给孩子一些时间,不带学习任务地听音乐、看电影、参观博物馆;还可以放松一下,家长、孩子一起猜谜语、唱卡拉OK、登山远足、家庭聚会……这对提高孩子身体素质,进而增强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据《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