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发展中的隐忧

——我省服装业扫描

2023年10月17日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省服装行业确实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省民营服装企业从一个个小作坊做起,如今,他们中的一部分企业已发展成为具备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集团化企业和股份制有限公司,在20年的发展过程中,先后产生了伟志、信念、杜党普、羊老大、好心情、班博、章晓慧系列女装等一批在省内外市场占有率逐年攀升的服装品牌。已初步形成防寒服基地,汉中品牌西服产业园区等区域性产业集群。为我省服装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与全国服装行业在改革开放20年间的发展进程相比,我省却落后了一大截,而且,差距还在一步步拉大。据统计,2000年全国服装总产量达到116亿件,较20年前增长了17倍,而我省不足1亿件,增长幅度只有7倍,仅为全国的一个零头,总量也不到全国的1%。

造成我省服装行业这种“关起门看还可以,走出去比差一截”状况的根源在哪里?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我省服装行业部分专家和企业家。在专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缺乏投资和引导”是有关专家、企业家比较一致的观点。

省服装协会的一位业内权威人士分析认为,在“六五”、“七五”期间,全国服装行业技术改造投资总计23亿元,而我省不足2000万元。投资匮乏导致我省服装行业缺乏竞争实力,无力抓住“八五”、“九五”期间的发展机遇。而从“六五”到“九五”这20年间正是我国服装行业在新的体制下取得跨跃式发展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东部发达地区早已完成了服装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形成了成熟的区域性产业集群,而我省除少数企业外,大部分服装企业还只能局限在小作坊、加工型的模式内运做,毫无整体优势可言,关中、榆林、汉中三个服装产业集群虽已初步形成,但仍处于自然发展阶段。

以突出女性时装创作型设计为特色的服装企业总经理章晓慧女士告诉记者:“以时装的设计水平、款型、质量而言,我不认为陕西与服装行业龙头老大的大连有多么明显的差距。差距在于大连把服装行业作为发展当地经济的一张牌来打,几乎每年都要举办服装节和博览会,提高了当地服装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知名度。而陕西服装行业不仅缺乏引导和扶持,还甚至在市场上出现了本地商家排斥本地产品的现象。金融界也因此而认为服装行业风险大、回报低,不愿向服装行业投放资金。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让我凭什么去和人家竞争?在与外地同行交流时,人家通常都会问我“你们陕西有兵马俑,有陕北的红肚兜,怎么还有时装吗……”

伟志集团的一位副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有同感,并坦陈伟志集团之所以能够发展到现在的规模,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汉中市将其作为民营企业的典范,在许多方面给予扶持、引导不无关系……

我省服装行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失去了许多次能够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机遇,现在,当西部大开发又一次将难得的历史机遇摆在我省服装行业面前时,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却明显地感觉到,有关部门和企业在这一历史机遇面前好像还有些茫然…… 本报记者 文锋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2/7/2002072201-2.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2-07/22/32301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