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增城盛产荔枝,其中极品出自名曰“西园桂绿”的百年古树,此树每年仅结果数十颗,甚为稀罕。于是便有人献策为这些“珍果”举行专场拍卖会。果不其然,今年拍卖会上10颗荔枝换得131.5万元,其中一号“珍果”拍得55.5万的高价。
上个月结束的北京车展也爆新话题,初次亮相的宾利超豪华特长轿车售价高达888万元,但居然也求购者众,展车上也已贴出“已售出”的标签。
而新近推出的上海紫园别墅售价之高同样令人咋舌。最低售价在两三千万元以上,其中号称“别墅之王”的一幢更是亮出1.15亿元的天价。
今年荔枝丰收,沿街到处贱卖,古树上结出的几颗珍果是稀奇之物,有人愿花上高价一饱口福,也无可厚非。同样,汽车、房子一为代步工具,一为栖身之所,但豪华轿车和富丽居所能给人以顶级享受,有人愿意巨款购入以提高生存质量,也在情理之中。不过价钱高得离了谱,却很值得说一说。
出手如此阔绰却为何
据报道,广东阳东县3株700年以上的荔枝树在今年荔枝节拍卖时,3000公斤荔枝成交价为31.4万元,平均每公斤售价仅有百元左右。深圳光明农场新近推出的大如鹅蛋的荔枝,每颗果重有80克,但每颗售价也仅为28元。
而且同样这株“西园桂绿”,去年拍卖时也才总共拍得31.8万元,一号“珍果”卖价为5.2万元。
“短短一年,价格飙升十倍,说明荔枝价格已远远偏离其应有价值。因此,这些富人不是为买东西,而是为摆阔气,不是为自己消费,而是为做给别人看,是一种疯狂的、不理性的消费观,对其本人和社会都极为有害。”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如是说。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彭泗青说,这种现象在消费心理学中称为炫耀性消费,这些消费者不是为满足基本需求,性能价格比对其而言并不重要,所购买的物品被赋予了象征的意义,以间接达到个人价值实现的一种满足。
实际上,富人大把花钱、大肆消费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广东就曾爆出富人们互相攀比,争吃黄金宴的新闻,而1996年浙江清理“青山白化”的一次行动,就拆除了25万座豪华坟墓。比吃、比喝、比玩、比住,成了不少“先富起来的人”标榜自己价值的一大法宝。
孔子曾言,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宁固。李嘉诚是当今华人世界数一数二的富翁,但他对财富的珍惜也被传为美谈,不少家长都用其弯腰拾硬币的故事来教育孩童。但为何这种勤俭之习在一些地方得不到推崇,而代之是奢靡之风抬头?
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
先富起来的人作为某种成功的标识,其财富支配行为具有普遍示范的功能,是一些追逐财富、渴盼成功的人喜好甚至模仿的样本。而目前我国基尼系数居高不下,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对于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这是相当长时间内不得已的选择,但社会的道德准绳包括财富观不能因此而发生偏差。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车宏生说,如果富人一味挥霍和浪费,而有些人却连基本的生活需求都不能满足,可能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引起人们的心理失衡,影响社会的稳定。
有经济学家指出,思想和精神也是财富,有时这种无形资产创造的价值甚至会超出物质形态资产的价值。比如,艰苦创业、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精神品质都是一个社会恒久的最可宝贵的财富。
专家建议,为更好引导人们的消费行为,在完善现有税种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开征高消费税。
许多专家强调,我们曾经能过“穷日子”,现在对不少地区和个人来说,他们要会过“富日子”。江泽民同志早已发现这个问题,提出要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看来这个教育要深入开展。当然,社会也要有良好的引导机制,以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专家们认为,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应及时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使社会资金引向公益事业,企业和个人也应转变观念,不能把慈善事业当成仅是政府的事情,而应尽自己的一份义务。 (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