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故中环卫职工一旦发生了伤亡,“后事”处理就成了一个大难题。在记者的采访中,这是环卫系统反映强烈的“焦点”。
在西安市采访期间,几位环卫工满怀悲愤地对记者说,西郊某企业有位姓唐的家属工,52岁了才干上环卫清扫工(临时工),上班第三天就惨遭横祸,被一辆飞驰而来的大货车撞死在大街上。因肇事车逃离,无处索赔,由街道办事处上给了三四千元就算“摆平”了。在西安莲湖路,有位来自陕北农村的环卫工,清扫马路时被一出租车撞出十多米远,血洒街头,昏倒在地,街道办事处光看病就花了两万多元。这位环卫工出院后不时出现神志不清,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但街道办事处也实在拿不出钱了,只好将其送回陕北老家……
其他地市,对环卫工的工伤、工亡后事处理也是困难重重。咸阳渭城区环卫处一位负责人说,去年3月该处30岁的青年环卫工王喜余因车祸身亡,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无法维持,处里因无钱也没办保险。尽管交警队共算了7.8万元抚恤金和家属赡养费,但处里因经济短缺捉襟见肘,只付了5万元。直到记者采访时,那位负责人还负疚地说:“我们现在还欠死去的王家兄弟两万八千元……”
现在一些城市将环卫工的管理下放到了街道办事处,而街道办的财力有限,对环卫工的伤残、伤亡事故处理更觉为难。咸阳市广场街道办的同志告诉记者,2001年4月20日凌晨5点,来自礼泉农村的环卫工王若玉正在市区西兰路清扫卫生时,被甘肃来的一辆农用车撞成重伤,送医院作开颅手术,抢救了三四个月无效死亡,连医疗、护理费用共花了4万多。其间由街道主管环卫的副主任借钱看病,找人护理,后经多次打报告区政府给了2万元,环卫局给了4000元,发动街道办和环卫工献爱心捐助5500元。就这样经多方筹措才凑齐了4万元医疗护理费,街道办又给家属5000元,就算把事办到头了。主管环卫的街办负责人无奈地说:“以后停电天、大雾天,就不要扫马路了,一旦出了事你们家属受不了,我也受不了!”
为了解决环卫工的工伤、工残、死亡后事处理难问题,各地政府和环卫部门采取了不少措施。据了解,西安市从1998年8月开始,为环卫人员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采取了由市、区、街道各出三分之一资金的办法。渭南市、宝鸡市的一些区县,也相继为环卫工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但从记者接触过的其他绝大多数县区,普遍由于资金困难,这一工作进展缓慢或尚未开展。在关中和陕南几个市的城区,记者采访几位开环卫垃圾车的司机时,他们说单位穷得不但办不起“人保险”,连“车保险”也没钱办理。公安车管部门也了解环卫部门的难处,对不办保险的环卫车也可以照样“年检”、“审验”。“不出事故这样还可以混下去,一旦出了事就倒了八辈子霉了,那时连‘命价’也没人出!”环卫司机们对此忧心忡忡。他们呼吁政府有关部门,能出面为这些买不起“保险”的环卫司机和环卫工人作主。 本报记者 杨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