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成·
报载,某单位在安全生产大检查中,发现了一个在防空洞隐藏了长达20年的“老隐患”。一个装有80多公斤无水肼(有机化合物,有剧毒,腐蚀性强)的钢罐,后被排除。
人们在为消除了这个“老隐患”而庆幸的同时,不免又想起了另一个方面的问题,这个“老隐患”为什么会“老”呢?这里是否有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一个隐患,在20年后才被发现,这似乎太晚了点儿?20年!作为一个历史阶段,可以说是“弹指一挥间”。可是做为一个工厂,它的生产活动却是在天天、时时而进行着。20年啊,有7000多个日日夜夜,这是多么漫长的一段时间啊!20年里,单位不知搞过多少次安全检查?为何就没有发现这个隐患呢?20年的隐患,真是“老”得够上“爷爷辈”了!这里有多少教训值得我们认真去总结、去汲取呢?很侥幸,这个隐患还算“老实”,20年还没“发作”成事故;要是别的什么“性急”的隐患,说不定它早已教训过我们几次了呢!
“防空洞”成了事故隐患的“养老洞”。形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人的麻痹思想在作怪。有了麻痹思想,事故隐患就会被熟视无睹;安全生产制度就会废弛;安全管理就会流于形式;事故隐患就有了躲进“防空洞”“养老”的可能。
事故隐患,往往就存在于被人们视为“最安全”的地方;恰恰是因为这种麻痹思想的存在,才使那些“最安全”的地方变得最不安全。防空洞大都挖建于“备战、备荒”的那个年代,几十年的和平环境,它已成了无人问津、甚至被人们遗忘的角落。所以,防空洞就成了事故隐患最好的“养老院”了。这件事告诫我们:对于那些被弃用的厂房、仓库、废品堆、旧设备等“死角”,都必须进行认真检查、彻底清理,别让它们再成为事故隐患的“养老院”了!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生产检查,切忌走过场,耍花架子。再莫让漏网的“小隐患”长出了“白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