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三家陕西籍上市公司长安信息(600706)、秦丰农业(600248)和数码测绘(600700)先后发布公告称,将公司的国有股或国有法人股转让给陕西省投资集团。
按常理讲,股权转移本是平常事,但在目前国有股权向非国有企业转让已无政策障碍的情形下,仍有那么多国企重组看好“自家人”,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在上述三家陕西籍上市公司发布股权转让公告后,笔者曾前往公司国有股权的主管单位——陕西省财政厅采访,得知促成转让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从长远考虑,政府不适合参加企业的日常管理,“不能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其二是从过去经验来看,政府向企业派出的董事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那么,有关方面为何不干脆将国有股权转让给非国有企业,从而彻底脱离干系呢?据笔者分析,首先是有政策上的障碍:国家在军事工业和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及自然垄断的领域仍需占据绝对控制地位,在石油化工、汽车、高新技术等体现综合国力的领域要保证少数骨干国企占支配地位;其次是地方政府有意保留国有股权,以维持本地国企在证券市场的融资能力;除此而外,另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国有股如何定价难以确定——为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肥水不流外人田”不失为折中后的适宜选择。
基于以上分析,国有股权在国有企业之间的转让,或许与“市场原则”不尽相符,但在实践中,这种重组仍对公司的产业转型和业绩改善起到一定作用。譬如,广电网络(600831)经股权转让和资产、债务重组后,由前期的主营家用电器转向广播电视网络和传媒业,去年公司实现净利润993.4万元,顺利地摘去戴了多年的ST帽子;还有很多公司,像ST海泰(600082)、ST黎明(600167)等,也是利用国有股权在国企之间转让容易获批的优势,引入重组方并实施了重组,最终摆脱困境。
由此看来,通过国企受让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既避开了对“外”出让股权的某些不便,又利于促进公司自身的发展,可能成为近期上市国企资产重组一条现实的“捷径”。 (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