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江涛在武警陕西总队可是位名人,6年来,他一直资助一位家境贫寒的小男孩周洪庆读书。在旬邑县马栏镇,只要一提起武警警官冉江涛的名字,人人都会伸出大拇指夸他。
冉江涛说他永远忘不了6年前他刚入伍的一天下午,那天是星期三,他担任了驻地附近一家小学的课外辅导员,在步行去学校的路上,他碰见的辛酸一幕。一个小男孩用一根长且宽的扁担挑着两个用树枝编织的大筐,前面的筐里放着一个大瓦罐,里面盛粥,后面的筐里放着破旧的小学课本。冉江涛问小男孩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不上学,小男孩一脸茫然,尔后流下了一行泪水。再三询问下,小男孩才说他叫周洪庆,给地里干活的父亲送饭去,说到不上学时,衣不蔽体的小男孩半晌说不出话来。
当天下午,冉江涛找到周洪庆家,小周家的贫困让他吃惊。房子是用土坯围起的土房,建于上世纪60年代,只有门框没有门,窗户也没有,屋内漆黑一片。用手一摸,光溜溜的床上什么也没有铺,一床千疮万孔的破棉被堆在床上。墙壁上到处裂着缝,锅台连着炕,一口破铁锅,锅盖却没有。屋里最能引人人目的是几张贴在墙上,有些发黄变黑的“三好学生”奖状。
原来,周洪庆10岁时,母亲因骨癌辞世。为给母亲治病,家里借了数万元债务,周洪庆实在没钱上学。从地里回来的周父,以为冉江涛是来讨债的,明白了冉江涛的来意后,这位朴实的农家汉子跪在了冉江涛跟前,冉江涛哪里见过如此场面,慌忙扶起了周父。
为了资助周洪庆上学,本来生活就很节俭的冉江涛更抠门了。除了买牙膏、肥皂之外,不敢多花一分钱。其实,他的家里也很穷,父母常年有病要吃药,年幼的弟弟正上初中,以前他总是省下津贴寄回家里,现在他只好从亲人口中“夺食”了。当年4月份,冉江涛为周洪庆送去了第一笔助学金——20元钱,从此不再间断。
1998年,冉江涛考入了武警西安指挥学院。这一年,返校读书的周洪庆补了全部课程,且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中学,他读书的费用更大了。此时,走出了大山的冉江涛没有忘记他,依旧每月定期为周洪庆寄去30—40元,且经常写信鼓励其好好学习。6年多来,冉江涛先后为周洪庆资助了近3000元钱。眨眼间,周洪庆上到了初三,在是否开学的问题上他曾产生了动摇。冉江涛再三劝慰他,并说:“周洪庆读到哪里,我就资助到哪里。”
本报记者 赵阳 通讯员 贺军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