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世纪前的解放战争时期,宝鸡周边地区,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组建了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西府游击队”。他们发动群众,扩大地下武装力量,以神出鬼没、机智灵活的游击战,与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部队左右周旋,钳制国民党横行西北的“王牌军”,捣毁敌人据点,缴获弹药军火,削弱地方反动势力,配合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促进了宝鸡地区全面解放,为加快整个大西北解放步伐做出了贡献。
革命胜利后,“西府游击队员”有的功勋卓著,有的身居要职,更多的则解甲归田,他们既没有军功奖章,也没有荣誉证书,甚至连一纸证明战斗经历的字据都没有。转业、复员、退伍等拥优爱抚政策,没有一条可供归田务农的游击队员们享受。
烽火硝烟的游击战斗已经成为逝去的故事,当年的游击队员大都离开了人世,凤翔全县一二百名游击队员,如今健在的只有7人,他们个个年逾古稀。今年4月,凤翔县政府为这7名扛枪打天下的“老农民”,以100元额度的生活困难补助金按月定期发放,这不多的补助对老人们却是极大的慰藉。
“八一”前夕,我随凤翔县民政局王勤侠副局长和县乡民政专干,去田家庄镇寻访当年的老游击队员。
田家庄申都村四组这个不大的村子,当年就有4人参加了游击队,后来蒲光升为陕西省武警总队政委(已离休),蒲清海,蒲斌都已74岁,蒲有生2001年农历11月11日去世。
老游击队员蒲清海胸口三处弹伤,依然分明可见,其中一块弹片至今还在体内(图①)。有人问他亏不亏?他十分坦然——枪子儿里冲出来活到了现在,只赚不亏!他接着说:其实,参加游击队,命都豁出去了,没人盘算亏不亏。游击队政委蒲光在高庙山遭遇战中头部负伤,鲜血直淌,他想怕是活不成了,从怀里掏出仅有的五毛钱交了党费。现在的娃娃们听了这些事,又得说这是演电影哩。
我们在地头见到了蒲斌,他正在和老伴拥玉米(图②)。回到家,蒲斌拿出珍藏了53年的老照片给我们看:这是我们几个游击队员胜利后的合影。不是你们来,这些个过去的事,难得提起。他回忆老政委蒲光的话,“我们不要光讲‘过五关,斩六将’,我们也有失利,也打过败仗。”1948年11月永寿县高庙山战斗,一次我们就牺牲了11名队员,我也负了重伤……
老游击队员蒲有生已经不能再见,我们只有看望他的遗孀,以了追寻老游击队员的这份敬慕之情。蒲有生的妻子名叫张秀霞,今年64岁。见政府的人来看望,不知是激动还是感伤,她心热泪涌(图③),一时不知说啥是好。是的,无需言语,无需宽慰,珍惜今天的好日子,是先烈与我们共同的心愿。 (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