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从北京到成都,2100公里,如果乘飞机,需三个小时,坐火车,需三十三个小时,如果骑自行车需要多少时间呢?有人只用了十三天,并且还遇上了百年未遇的洪灾。这人便是黄仁义。

五千里单骑入剑门

2023年10月16日

□文图/关力

奇想从开发西部的号角声中产生

黄仁义是四川工具厂驻北京办事处的一位营销员。作为西部人,身处京城,他深深体会到了北京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他越来越觉得西部与北京的差距在越拉越大。当党中央国务院开发大西北的号角吹响后,黄仁义的心情很激动。一种要为西部开发作点什么的念头在他心中久久难以挥去。4月的一天,他象往常一样,骑自行车给客户送货,不想自行车抛锚了。当他停下车有些茫然地凝视着身边疾驰而逝的车流时,不禁想到自己的家乡成都。他受到触动,突发奇想:骑自行车,回成都去,用行动来证明西部人的勇气和不畏艰险的精神!

可朋友们说,老黄,你都50岁了,2000多公里,你行吗?远在四川简阳的爱人一听他的决定,惊得半天没话,电话中哭着说:“太冒险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80多岁的老父老母,还在大学读书的儿子可怎么办?”妻子的担忧不无道理。妻子下岗多年,黄仁义就是全家的希望和顶梁柱。老黄解释说:“我是经过认真考虑了的,你放心好了。我这人没做过什么大事,这次我要给自己的一生留点值得回忆的事,也为咱西部人争口气。”爱人深知老黄的脾性,决定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至于身体方面,她是放心的,十多年的军营生活,练就了老黄强健的体魄,大冬天人们裹上大衣还冷得瑟瑟发抖,而老黄却一件短袖衬衫便可过冬,无奈之下,爱人只好认了。

一进入5月,黄仁义开始训练。他知道这次行动是靠体力、毅力和精神来说话的,骑自行车要靠腿和手臂的力量,老黄便从做俯卧撑和下蹲运动开始练,最后达到俯卧撑200次,下蹲1000次。此外,老黄还坚持每天骑车70公里以上,做适应性的强化训练。经过近一个月的苦练,黄仁义心中有底了。

6月1日,一个晴朗的日子,黄仁义的心情格外激动,这天早晨,他背上简单的行李。装上三个备用内胎,骑上朋友捐赠的自行车,来到天安门广场。他凝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心中涌动阵阵热流,5时整,正式出发,他开始了自己人生最具意义的征程。

第一天 他骑了610里

黄仁义在心中确定了个目标,今天是“六一”节,骑上610里,让这一天更有意义。长安街在后退,车流在减少,繁华的北京在渐渐隐没,一出京城,呈现在眼前的便是千里沃野的华北平原。黄仁义心旷神怡,脚下越发来劲。到了中午,气温渐渐升高了,最后高达38℃,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热浪扑面而来,汗水不停地冒出来,衣襟都能拧出水来。黄仁义不停地补充着水份,渐渐有些力不能支,但他仍咬牙坚持着。“610!610!”他提醒着自己,激励着自己,傍晚终于到达石家庄,第一天行程结束,他实现了既定目标。

真正的考验接踵而来。6月8日凌晨,黄仁义开始翻越秦岭,秦岭山高路险,莫说是骑自行车,就是汽车翻越,司机也都战战兢兢。黄仁义一路小心翼翼行进,上山30多公里时,偏偏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下起了雨。黄仁义取出雨披罩在身上,谁知雨越下越大,加之弯多、坡陡、路窄,为了省力,黄仁义只好走蛇形道。他提防着来来往往的车辆,骑车的速度相当慢。他咬紧牙关,一步步艰难前进,等到山巅,已是暴雨如注了。在秦岭山巅的板房子邮政所黄仁义盖过邮戳,简单吃了饭,看看天空仍乌云密布,流云疾驰,他索性脱掉雨披,骑上车子又一次冲进雨幕中。远处,视线被雨雾遮盖着,近处,好在是下坡,黄仁义凭借娴熟的车技,一路风雨,一路狂奔,冲过一个又一个险段。下午两点,他安然无恙地到达佛坪县城。

百年洪水难阻跋涉路

就在这晚,百年不遇的洪水爆发了。半夜,当睡梦中的黄仁义被人叫醒时,洪水已漫进佛坪县城。6月9日,佛坪县城通信中断,道路阻塞,几近瘫痪,连小吃店都关门闭户,黄仁义只好空着肚子上路了。可108国道被冲毁了,别说骑车,连步行都难以下脚。站在堆积如山的乱石旁。黄仁义心乱如麻。这时一位老人走来。问:“你要翻山?”黄仁义点点头。“山上可没路。”“我能过!”老人说:“自行车搁这儿回来取吧。空手走都难啊!”见老人关切,黄仁义把此行的目的告诉了他,老人惊讶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扛上自行车,背上行李,黄仁义要翻越三座大山。

山坡上,土壤松软,一踩一个窝。一次又一次,黄仁义将车子高高举过坡坎,再双手着地,艰难地爬上坡。突然,一个趔趄,黄仁义的左脚崴了一下,一阵钻心的疼痛袭来,脚腕立刻红肿起来。更不幸的是,四季鞋因被雨水浸泡时间太长,鞋帮与鞋面脱线了。山上连个人影都没有,怎么办呢?黄仁义忍着巨痛,将袜子脱下,把鞋帮和鞋面扎在一起,一瘸一拐地继续往上爬。及至中午:才翻过第一座山。

中午在洋县秧田乡碗牛坝村的小店里买了双高帮军用胶鞋,草草吃过午饭后,黄仁义开始征服第二座山。由于山洪暴发,泥石流将一段山路冲刷成了悬崖峭壁。本来就窄的山路只能侧着身子过,老黄一手提车子,一点一点地挪动。好在练腑卧撑的臂力发挥了作用,老黄硬是单手提车在悬崖峭壁的山道上缓慢挪动了近一公里,下午6:00点才到达山脚下的村子。

6月10日早晨,黄仁义开始翻第三座山,也是最大的一座山。正要上山,他发现一队人马在山巅象是想下山、又没找到路的样子。黄仁义大喊几声,又用手比划。对方按照老黄的意思,小心翼翼地扒开杂草往山下走来。在半山腰,他们相遇。老黄才发现是一队官员,要去考察山那边的灾情。一位五十岁左右的人非常惊讶地问:“哟,你这同志,怎么扛辆车翻山?”“我是从北京骑车回川的。”“真的,了不起,来,给这位四川老乡录录像,咱们得好好向人家学习。”后来老黄才知道,这人就是汉中市的常务副市长。

上山不久,黄仁义发现羊肠小道完全掩没在了杂草藤蔓之中了,山上连个鸟的影子都没有。三瓶水喝完了,正午的阳光火辣辣的,老黄浑身上下燥热难挡,口干舌燥。扛在肩上的车子越加沉重了。终于,老黄发现了一户人家,一脚跨进院子,大声说:“老乡,我要口水喝。”农家妇女看见一个被太阳晒成黑人似的汉子扛辆自行车闯了进来,被吓了一跳。老黄赶紧说明来由。妇女从房中拿出一个瓶子,将见底的一点白糖全化在水中让他喝。甘冽的水滋润着老黄的心田。妇女又叫十岁儿子狗儿为老黄带路。临行前,老黄硬是给这个非常贫困的家留下20元钱。老黄跟着狗儿扛着车子一路小跑十来里地,才上到山顶。中午老黄到达金水镇,终于征服了三座大山。是夜,老黄心情格外激动,在日记本上深情地写道:

好大的山

好美的山

好险的山

你要造福人类

不要给人类带来灾难

黄仁义这个仅有初中文化的老兵,象诗人一样抒发自己对山的体验与希望。剑门关已遥遥在望。

单车凯旋入剑门

6月11日夜宿广元军区招待所,遇上汉中市卫生学校的唐伟老师。一听说黄仁义是从北京骑车回成都的,唐老师激动得不得了,说:“哎呀,你太了不起了,我其实早就有这个想法,但就是没有勇气付诸实施,谈谈你的感受吧。”老黄沉思着吟出一句:“走国道为国争光,道道有道”。唐老师不禁拍手叫好:“我先记下来,今后等我对上下联给你寄去。”

从广元入剑阁,老黄在弯弯曲曲的古道上,时而如老牛般艰难爬行,时而如燕子般掠过山坳。

6月12日到达梓洞。老黄一路骑来,平均每天行程在300里以上。车进绵阳后,道路更加平坦,成都已遥遥在望。老黄脚下更加有力了。

6月13日,天府之国迎来了凯旋的英雄。简阳市副市长陈修胜、黄仁义的妻子儿子及一大帮战友在天府广场,下午6:45分将一束束鲜花热烈送人黄仁义的怀抱。

有朋友问老黄有何感想,老黄深情地说,一路骑来,我深深感到我们西部的确太穷、太落后了,与东部比差距在不断拉大。但是,今天我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我们西部人有勇气、有毅力、有决心克服在大开发中的一个个困难,一定能追赶上东部。老黄的话,赢来阵阵热烈掌声。老黄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把朋友捐赠的自行车卖掉,获款全部捐给西部的希望工程。

上篇:没有了
下篇:天灾还是人祸?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2/8/20020802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2-08/02/31844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