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雪
老何搬入新居后,听到有一户人家每天晚上都弹吉它,唱歌。大约那是一对夫妻,有时是男的唱,有时是女的唱,偶尔还合唱。这歌声和吉它声每晚都是八点钟响起,九点钟停息,很准时。
有一天晚上,吉它声和歌声又响起来了。老何听了一会,问妻子:“你说是什么人在那里弹唱?”妻子说:“当然是一对快乐夫妻。”老何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呢?夜夜弹唱,竟然没有一天忧愁。”妻子说:“他们肯定是春风得意了。”
老何和妻子越说越来劲,就猜测起那对夫妻来。先猜年龄。喜欢吉它的人,年纪一般不会太大,应该在35岁以下。再猜职业。这对夫妻绝对不是当官和做生意的,因为那两种人都不可能天天晚上呆在家里,更不可能有弹吉它的雅好。老何和妻子年轻时候也喜欢吉它,虽然多年不弹了,但欣赏能力还在,他们听得出,那对夫妻的弹唱水平相当高,所以估计小两口是搞艺术的,十有八九是大学里的音乐教师。年纪轻,职称评上去了,工资长起来了,课余再挣一份外快,这种人不快乐才怪呢。
老何说:“人家挣钱可不像我们,一天累到晚才挣三四十元。我们公司以前请过大学里的老师来讲课,那老师往讲台上一坐,喝喝茶,吹吹牛,个把钟头就挣了一千元。”
妻子问:“那他们一个月有多少收入啊?”
老何说:“至少有一万多。”
从此,老何和妻子再听到那对夫妻的弹唱时,心里就不平衡了。
老何说:“这世道真不公平,有人愁死,有人乐死。”
妻子对那弹唱声骂道:“弹魂啊!一个月挣万把块钱有什么了不起?”
那对夫妻听不到老何家的叫骂,依旧弹唱不止。老何和妻子越听越难受。妻子终于忍不住说:“去看看,叫他们不要吵了。”
老何和妻子循声而去。出人意料的是,那弹唱声是从一间破旧的平房里传出来的。这不该是大学教师的住所呀。走进破旧的平房,老何看见那对弹唱的夫妻了。他们的衣服又皱又脏,身边摆着各种拆开的电器。这对夫妻显然不是教师,更不是以艺术为业的人,看样子应该是两个修理电器的师傅。可他们的吉它实在弹得好。
最令老何吃惊的是,这对夫妻是两个残疾人,丈夫断了左手,妻子断了右手。弹吉它的时候,丈夫按弦,妻子拨弦,两个人的独手竟配合得像一个人的左右手一样娴熟。老何和妻子早已没有气了,有的只是同情和敬佩。
老何问:“你们怎样挣钱过活?”
断了左手的丈夫说:“我们帮人修理电器。”
老何问:“你们能修好吗?”
断了右手的妻子说:“你放心,修电器比弹吉它还容易。”
老何感叹说:“难得你们这样乐观。”
小夫妻说:“我们断了两只手,已经失去太多,不能再丢失好心情。”
老何和妻子回到家,把收藏了多年的吉它找出来,也学那对残疾夫妻的样,边弹边唱。在弹唱中,他们找回了丢失多年的好心情,也成了快乐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