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人民日报》同时披露了两个让人触目惊心的数字:近年来国有企业因经营决策、改组改制等原因和政府采购中因暗箱操作等导致的国有资产和财政资源流失,每年分别达数百亿元!《工人日报》发表评论说:这两个数字是两个吓人的“黑洞”。两个数百亿元,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让我们再举出两个数字来比较一下。目前我国的国有资产总额大约为10万亿元,2001年全国实施政府集中采购的金额共有650亿元。看,流失的“数百亿元”,较之国有资产的总额也是一个不小的比例了,而较之去年全年的政府集中采购总额,那流失的份额就更惊人了。文章说,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是国家的命脉。现在有人在肆无忌惮地践踏国家的命脉,其危害当然是非常严重的。如果任这些“黑洞”扩大,后果将不堪设想,国民经济恐怕会因此而“失血过多”,国有企业则更有可能因此“休克”。我们期待着进一步加大反腐败的力度,特别是通过制度创新,逐步缩小这两个“黑洞”,并最终将其堵住。
点评
“黑洞”的形成的确大多与制度上的“漏洞”有关。但是,我们还应该想清楚,有些事情是无法避免的。如果说,堵住政府采购中的“黑洞”只能主要地要依靠制度监管的话(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出台《政府采购法》的原因),那么,国有资产的流失,真的是有些“防不胜防”,因为我们的国有资产实在还是太多了,我们的国有资产也实在是太庞大了,要守住这些资产不让它们流失,必须要付出同样巨大的监督成本。而以巨大的监督成本来防止资产的流失,在经济学家看来并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经济学家樊纲先生多年以前就曾指出,减少腐败光靠堵塞是不行的,最关键的是首先要减少“公权”,“公权”太多,腐败就永远也消灭不了,因为社会无法支付如此高昂的监管成本。同样,要减少国有企业的资产流失,首先就是减少国有企业的数量,让大部分国企改制为民间企业,剩下不多的非办不可的国有企业,政府才有可能把它们管得好一些,使资产流失的数量少一些。
(摘自《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