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黄昏心理——

老年健康的大敌

2023年10月16日

□文/宋志萍

人到了老年生命活力开始衰退,在生理上出现视力、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等变化,影响到心理上的不平衡,以至出现阳光再灿烂、到了黄昏也要没落下去,感到夕阳无限好,“黄昏心理”。

“黄昏心理”往往导致悲观失落情绪和空虚孤独心态,还会焦虑不安,遇事容易激动气恼,在精气神上不振奋,对生活兴趣不高,有的甚至失去信心,整天贪睡晚起、嗜烟嗜酒、不愿与人交往,这样既使生活质量大大下降,还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从人的生命经历来说,目前八十岁以上的高寿老人在不断增多,百岁老寿星也为数不少,他们的晚年心境是五彩缤纷的,而持有“黄昏心理”的老人则是昏暗无光的。

要克服“黄昏心理”,关键在于善于自我调控,能够寻求心理平衡,注重培育自己的精气神。

那么,怎样克服“黄昏心理”呢?

一、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支柱,确立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生活目标,构筑夕阳红的生活框架,充分发挥自己在知识、经验、技能、智力上的潜能,不失进取向上的阳刚之气,创造有益身心健康的机制。

、要开拓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根据自己的生活条件和性格爱好,把生活内容安排得充实些,既学会养生之道,享受闲适,舒展心灵,又要珍惜时光,使生活更有意义。

三、要善于自我解脱烦恼,做到清心寡欲。对生活中的烦恼之事或一时困难,不要长期心绪不宁,处于沉默郁闷状态,要通过各种途径及时释放出来。对名利之事要善于超脱,对家庭子女之事不可操劳过度,更不要乱管闲事,使自己总有一分好心情。

四、要重视人际往来和心理交流,既要联系老朋友,又要善交新朋友,经常和好友聊天谈心、交流思想情感。要多参与一些集体活动,在人际交往中取长补短,使心情舒畅,营造轻松、明快、愉悦的生活氛围。

老年人要克服“黄昏心理”,就要让自己生活得潇洒一点,对别人要宽容一点。只要对社会和生活中的事看得惯、想得开、忘得快,就会使自己潇洒起来;对别人多看长处、多看好处、多理解别人的难处,就会有宽容和善之心。有了这样的老年观,就必然会“莫道老圃秋容淡,犹有黄花晚节香”。

上篇:秦腔升起一颗明亮的星
下篇:有损健康的饮食习惯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2/8/20020805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2-08/05/31852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