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几篇有关领导干部“为官三问”的报道,令人不禁生出感想。这些能自觉坚持“三问”的市、县党政领导们,在职时,能时刻提醒自己的三个问题是:“入党为什么?为民干什么?离任留什么?”他们怕的是自己“不才、不廉、不正”,而在身后被父老乡亲指着脊梁骨骂。一个干部能这样时刻要求和检查自己,真是难能可贵的。
正是这样一些好公仆的“为官三问”,使他们所领导的地方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变化很大,群众有口皆碑。这种“上不愧党,下不愧民”,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的“公仆”之心跃然纸上。
为官“三问”是一种境界,是一声警钟。警钟常鸣才能促使自己自问自省,以达到新的境界。要做官,先要做人,这“三问”是断不可少的。没有“三向”萦绕耳旁的人,即使做了官,也会是个糊涂官或者是个贪官,必定会干些糊涂事或违法犯罪的事。当然也有根本不为“三问”的当官者,他们要的是一己之利,到头来也未必能被老百姓拿来是问。可见“三向”是块试金石,好与坏,败与立,一试便明。
为官“三问”,说到底,好问也好答,但要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三问”、“三答”,更要“三做”,这就是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切实兑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科学文化日益发达,民主与法制观念日益增强,现代领导科学和现代管理科学对领导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定意义上说,为官者的学识、人品,比他自身所拥有的权力更具凝聚力和权威性。可见,“三问”是当个好官们起码要求,有了“三问”打底子,才能有更高的追求,更大的作为。愿每个身负领导职责的干部都常常做到“三问”,慎思而笃行,岂不是会多出一些为民称道的好干部吗?(王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