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东岭之变

2023年10月16日

10多年前,宝鸡东郊东岭村的7个青年共投资1万多元,办起了一个加工铁皮水桶、簸箕、烟筒的加工门店。东岭的创业之路从此拉开了序幕。

1988年底,门店的负责人李黑记大胆地与组上签订了承包经营合同,买回了几台拉丝机设备和6个车皮的钢材,办起了拉丝厂和铆焊厂。当年就创产值300万元。随后他们又转变经营策略,实行“工贸并举,以贸为主的发展战略,从工业生产领域扩展到物资流通领域,使钢材的经营销售成为企业高速发展的龙头。接着又组建了200多辆车的运输车队,租买了11条铁路专用线,形成了“钢材贸易”一条龙的市场体系。1996年,他们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收购小企业。2000年,东岭集团的销售网已经遍布陕、甘、宁、新、青、川、晋、豫八省区,年销售额达14亿元。成为融工业生产、物资流通、采掘加工、货运装卸、汽车修理、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拥有3000名员工的大型工贸企业集团。

村办企业的发展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东岭村经济收入从1993年的5400万元增加到1994年1.2亿元,1995年又增长到2.3亿多元,1996年达4.2亿元,1998年翻到近8亿元,成为西北和全省第一个农村电气化示范村。

提起东岭的巨变,人们自然而然地想起东岭村的村委会主任、东岭集团董事长李黑记。

这位泥腿子出身的企业家信奉“以诚为本,先做人后做事,要做好人,做好事做强事”的原则。锌品厂的一名工人感动地对记者说,原来一个厂长一辆车,上下班要车接车送。李总作为一个拥有11亿元资产规模的集团老总,到现在上下班还坚持骑着自行车。如今,东岭事业虽然越干越大,但他从不自满,更不夸夸其谈,他继承和发扬了老一代农民身上的质朴、肯干、诚实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魏银锁是村上的一名青年,曾因抢劫入狱,1993年刑满释放后,回到一贫如洗的家里,借了钱结了婚并买了一台拖拉机,没想到1994年车又撞了人,使魏陷入了困境。李黑记当即拿出了钱,帮助他解决了困难,并安排他在厂里上班。而且要求魏隔一段时间要向他汇报思想。东岭集团给了魏银锁机会,使这名“浪子”走上了正轨。如今魏银锁已办起了一所东岭奶牛厂,固定资产已有20多万元。

当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在企业发展中,李黑记始终把发现和启用人才看做是企业兴衰的大事。东岭为每个人提供一展身手的舞台。为了使冶炼技术达到高水平,集团不惜重金从外地聘请了专家,并将原锌品厂人员原班不动且委以重任,使锌品厂的人成为5万吨锌品生产的主力军。总调度长丁水青是原生产科的人员,他告诉记者,在改制前,厂里资金短缺,管理技术跟不上,领导班子一盘散沙,根本就完不成达标。现在他们有了一个团结的领导班子,大家伙有了向心力,(下转三版)

上篇:为官“三问”是境界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2/8/2002080801-2.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2-08/08/31866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