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足球赛上的糟糕表现,令一个月前还雄心勃勃的中国国家队队员们在国际转会市场上备受冷落。
然而,亲眼见证了国内第一批留洋国家队队员在“十强赛”上的耀眼辉煌,以及韩日旅欧球员在世界杯赛场上的无限风光,令不满足于国内联赛发展现状的足球青年才俊更加坚定了出国踢球的决心。中国足坛再次出现“出国潮”已是大势所趋。可是,第二代弄潮儿是否为获得比前辈更大的成功做好了准备呢?
韩日世界杯赛印证了欧洲联赛的巨大成功,每一支成功球队中表现出众的球员普遍有效力欧洲球队的经历。
中国足球虽然整体水平不高,但凭借甲A联赛飞速发展形成的巨大影响,也曾经吸引了欧洲联赛的关注,没想到我们的国家队队员被暴富刺激得胃口大开,有的不满足于对方的待遇条件,有的认为人家的联赛不比甲A强多少,有的甚至提出不参加试训而且去了就要打主力的要求。这些过高的期望阻碍了中国球员出国的步伐。
由于亚洲足球长期落后,亚洲球员几十年来能在欧洲立足的凤毛鳞角,尽管近几年日韩的一些球员被欧洲著名俱乐部相中,但这种现象背后的经济因素远远大于技术因素。
中田英寿是最典型的例子,他在财团的支持下已经成为身价第三高的世界级球星,但只能坐在冷板凳上。而心高气傲的孙继海也只有从英格兰甲级联赛进入英格兰超级联赛后,才发现过去认识的偏狭:自己现在的最好结果不过是争取到主力替补的位置。
这些教训加上世界杯赛中的亲身体验,可以帮助新一代的中国球员摆正自己的位置,以我们目前的实力,根本不具备与人家讨价还价的资本,必须放下架子低调出击,以卧薪尝胆的姿态靠实力争取生存空间。韩国的安贞焕在佩鲁贾队身为替补队员,照样练就一身本领,中国球员不妨以此为鉴,先将面子和处境抛在一边,多想想自己该付出多少,学些什么!
世界杯赛前,安琦、孙继海、吴承瑛已经被球探圈定,如今李铁、李玮峰、杜威、江津都在酝酿走出国门,再加上以前的范志毅和张恩华,我们不难发现,中国队的整条后防线占据出国球员的八成。
这种现象恰恰是中国足球弱势地位的客观反映,由于全队组织、攻击能力偏弱,总是处于被动挨打局面,所以为防守队员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机会。当然,中国后卫球员身体条件出众、有速度、拼劲足,而且具备一定助攻能力并擅长头球,在世界范围内也有一定竞争力。然而,“重守轻攻”的局面继续下去,对中国足球将会产生消极影响。
反过来,看我们的近邻韩日两国,正是由于前锋和中场球员成为进军欧洲的主流,才帮助他们的国家队打开了胜利之门。
(肖江 范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