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初访格尔木

2023年10月16日

编者按

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已经开工建设一年了,这是我们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工程之艰巨,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乃至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个伟大的工程中,来自陕西的建设者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最近,本报记者赶赴青藏线,感受了一下青藏线上的火热生活,并给编辑部发回了一组来信。从今天起,我们将陆续刊登这组来信。

采访青藏线,这个愿望在心底已经储藏了很久。

2002年7月的下旬,我终于成行,踏上了青藏线,来到了戈壁新城格尔木。

七月的格尔木,艳阳高照,蓝天如洗。然而。当你走在树荫下的时候,阵阵清风吹来,沁人心脾,和这个时候热气蒸腾的西安比起来,真是“换了人间”。

刚到格尔木,我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前来接站的朋友告诉我,“格尔木”其实是蒙古语,意思是“河流密集的地方”。20世纪早期,这里还是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牧民的牧场,河滩上尽是芦苇和红柳,牧民们曾经游牧在这一带辽阔的草原上。1952年,格尔木和平解放,戈壁新城的建设历程拉开了序幕。

漫步在格尔木,但见街道宽阔,路灯五颜六色,广告灯箱异彩纷呈,街道两边的钻天杨高大挺拔,各种车辆往来穿梭,一派繁忙景象。整个城市除了稍显纷乱而外,竟和内地的都市没有两样。我来到格尔木,感觉最深的还是这里的盛夏气温低,凉爽宜人。朋友还告诉我说,格尔木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车多。这里是柳(园)格(尔木)公路、青藏公路、青新公路的交汇点,每天的来往车辆有上万辆之多,因此,格尔木还有“汽车城”之称。格尔木原是青藏兵站部的所在地,曾经是一座军营城,军车多也是自然的,直到现在,这里还驻扎着青藏兵站部的几个汽车团。全国援藏物资的80%都是从这里通过青藏公路进藏的,关于这一点,青藏兵站部的汽车兵功不可没。然而现在,在格尔木的几条主要大道上,各种施工车辆和施工机械又成了一道新风景,青藏铁路新线的开工建设,让格尔木又热闹起来了。

朋友告诉我,格尔木地处昆仑山下,柴达木盆地南缘,这里的海拔有3000多米,是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的终点,也是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的起点。这也是我首先要到格尔木来的成因。从地图上看,格尔木以东有西宁,以北有敦煌,以南是拉萨,以西是新疆南丝绸之路的若羌,这种中转性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格尔木是青海省西部的交通要冲和经济重镇的地位。随着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的开工建设,格尔木的这种战略地位就更加重要了。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要告诉读者明友,格尔木还是全国面积最大的、也可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县级市,全市辖区总面积为13.54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6平方公里。不仅如此,格尔木以北还有世界著名的察尔汗盐湖,面积达5800平方公里,盐储量有500亿吨以上。青藏公路和铁路有32公里的路程就是在盐湖上铺设的,人们称之为“万丈盐桥”,而桥下竟无一座桥墩,汽车和火车在“桥”上奔驰,真是世界交通史上的奇迹。那里是全国最大的钾盐生产基地。格尔木还有一个现代化的石油加工企业,来自柴达木盆地的原油在这里加工后又通过1080公里的输油管道源源不断地输往西藏自治区。

格尔木有许多传奇的故事,过去的,现在的,还有正在编织着的未来的。在这里,我只有耸起耳朵听,睁大眼睛看。

本报记者 严天池

(题图为青藏线平面图。划点处为陕西队伍施工点)

上篇:没有了
下篇:也说“如果晚了四分钟”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2/8/20020812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2-08/12/31872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