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进亮·
近日,全国许多媒体刊发了同一条新闻:一个叫董伟的死刑犯,在执行前4分钟,由于一个叫朱占平律师的努力,因最高人民法院的暂缓急令而未“人头落地”。
回头再看看朱占平律师“救人”过程中遇到了多少个“不料”:朱律师在阅卷时发现本案的唯一目击证人证言有漏洞,遂写了详细的辩护词交给省高院,“不料”到今年4月27日二审裁定维持了对董伟的死刑判决。于是他立即赴京申诉,4月28日上午,赶到最高人民法院门口,他被值班武警挡住了,让他必须打电话联系,“不料”这天恰逢最高法院刑庭“搬家”,电话正在连接,不知拨了多少次号码才打通了电话,一位女法官出来把材料拿了进去。“不料”在当天下午5时许,朱占平的电话响了,董伟父亲边哭边告诉他死刑明天上午10时30分执行。从明早上班算起,距执行时也只有两个半小时,朱律师夜不能眠,次日早早赶到法院门口,想找那个接材料的女法官,“不料”法官们乘坐的大小车辆都直接开进大院,而不在门口停车。他又打电话,“不料”所有电话都打不通,他试图说服武警放他进去,“不料”值班武警坚决不同意,并说这是纪律。时间已到9时45分,朱律师心急如焚,借故要买《最高人民法院公报》,这才迈进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大门。
这时“奇迹”终于出现了,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李武清副庭长听了冲进来的朱占平的介绍,急忙拨打着手机,最终辗转得知执行法官的电话号码,在10时24分拨通了刑场执行法官的手机。此时距行刑的时间只有4分钟。
综观这些“不料”,我们非常遗憾地看到,一切过程与结果,都是通过“人”的努力换来的,而不是通过“法”的保证取得的,也许这件事存在一些偶然因素,但人们还是看出了我们漏洞太多的法律操作程序,如此,法律的庄严神圣、公正又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