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旬阳县在文物普查中,发现迄今仍保存完好,风格各异的清代民居多达26座,如此集中发现古民居建筑群在我省尚属首次。
旬阳县地处秦岭南麓的汉江中上游地区,境内山川交错,丘陵起伏,沟壑纵横。这次发现的清代民居大多散落在沿汉江两岸,依山面水,竹木葱郁,良田环绕,状如田园风光。这些民居大多是由前厅、两厢、上房组成的高台式一进天井院落,少数为横排三进天井院,也有在天井院前连围墙或厢房带门楼构成前院的,都严格遵守对称均衡的原则。院落的大小因地形、地势需要等因素不同而异,面阔三间五间不等,纵横交错,蔚为壮观。
旬阳清代民居的特征和装饰艺术很像同期我国长江流域民居建筑。据地方志记载,清乾隆三十五至三十八(1770—1773)因湖广、河南、江西、安徽等省自然灾害频繁,大量饥民携家带口陆续涌入灾象较轻的秦巴山区选地开荒,经长期艰苦创业,有了积余后便凭借资本大兴土木,建造新宅大院,在互相攀比竞赛心理的驱动下,讲究变异,追求创新,逐渐形成风格不同的民居建筑。此次集中发现清代民居,对开展汉江流域乃至我国南方地区建筑史、民族史等诸学科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庞博 罗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