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学生放假已有些日子,可富平县刘集乡大张村的学龄前儿童,一改往年捉迷藏玩泥巴的生活,进了幼儿园,每天车接车送,既有各种娱乐设施玩,又能学些简单的知识,家长省心,孩子欢喜,当然,那些开办幼儿园的农户也偷着乐呢。
幼儿园在农村并不算陌生的事物,早在前几年,刘集乡教育部门在几个村子就试点办过幼儿园,但只因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招不来学生等原因而纷纷关门。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民外出经商打工,孩子的教育问题日益显露出重要性,于是自然而然出现了私人办幼儿园的现象。不仅如此,小学、初中、高中也表现出强劲的私办势头,仅富平县城及周边,在当地已被认可的各类“著名”的私办学校(不包括幼儿园)就不下10家。
对于这种“私学”日渐盛行的现象,富平县曹村中学教师刘亚茹认为:基础教育投入不足是造成农村私学泛滥的主要因素,许多中小学校设施条件落后,教师工资被无限期拖欠,造成不少优秀教师流失,生源自然跟着流失。在西安做粮食生意的富平藉杜先生说:“私办学校直接面向市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高,加之封闭化的管理,可以使孩子远离社会上乌七八糟的东西,作为家长,多花点钱事小,孩子教育事大”。
然而,作为教育部门,富平县一位教育专干却不无忧虑地表示:“私办学校从业者的资质难以考察,我们也不可能给它颁发许可证,而按照国家规定,无证办学就是非法办学,必须取缔。”对此,一位私立中学校长坦言,私学的兴起,的确还涉及到一个如何规范管理、有序发展的问题,但不管怎样说,一味“取缔”绝非上策。
据进一步调查得知,私学现象不仅在富平比较普遍,而且在大荔、三原等关中其它县区也是如此,特别是经济发展迅速,而基础教育滞后的地方。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