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实施厂务公开三年来,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有突破有创新的原则安排工作,使我省厂务公开走了一条由浅入深、逐步规范、完善、深入之路。
我省98.2%的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实行了厂务公开
自1999年我省开展厂务公开工作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省厂务公开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各级党政、纪检、监察、工会等组织部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去年年底,我省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已有6525户实行了厂务公开,占总数6645户的98.2%,其中比较规范的达到75%以上;开展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的企业4243户,占63.9%;实行业务招待费向职代会报告的企业4134户,占62.2%;建立了工厂、车间、班组三级公开和民主管理网络体系的企业达到50%以上。
“阳光工程”照亮了企业、职工
通过厂务公开,使职代会制度和企业民主管理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发展。西安实行厂务公开后,全市一年召开两次职代会的企业达90%以上,职权基本落实的达到80%以上。
促进了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密切了党群、干部关系。企业实行招待费向职代会报告制度以后,招待费有了大幅下降,干部廉洁自律的意识普遍增强。西安矿山机械厂对厂里压缩下来的18辆摩托车和10部手机公开拍卖,企业不再承担费用,对领导成员的电话费也制定了标准,仅此两项每年节约资金40余万元。
促进了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澄合矿务局两次下岗分流4705人,由于下岗方案、再就业方案经职代会讨论通过,下岗原因、程序等全部公开,使职工认清了形势,保证了下岗分流工作顺利完成。
加强了企业管理,防止了暗箱操作,推动了“依靠”方针的落实,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省农垦工商总公司通过厂务公开,使企业经营由过去少数领导决策变为依靠职工共同决策,仅大荔、朝邑等四个农场实行土地使用权公开发包一项,每年就可多收入近100万元。
“阳光工程”亟须完善、规范
搞假公开、不完全公开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单位搞厂务公开,完全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走走过场,糊弄群众。
工作发展不平衡。经调查,一般效益好,领导民主意识强的企业,厂务公开工作有声有色,职工也比较满意,与之相反的企业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
民主监督有待进一步加强。尽管实行厂务公开的企业都建立了民主监督小组,并制定了相应制度,但因民主监督缺乏严格的制约手段,致使工作乏力。
以上存在的问题,虽然是局部的、个别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但却充分反映了厂务公开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
“阳光工程”任重道远
要推行企业的民主政治建设,使厂务公开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并取得成效,必须加强制度保障。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厂务公开的主渠道和基本载体,其关键所在,就是始终把厂务公开与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统一起来。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方面的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都要提交职代会讨论审议,并做出相关决议和决定。将厂务公开的要求融入依靠职工办企业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中去,坚持行之有效的厂务公开领导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各种监督制约和保证机制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彻底解决厂务公开所遇到的深层次问题,在增强厂务公开的实效上下功夫。
厂务公开实施三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要使厂务公开真正成为职工们称誉的“阳光工程”依然任重而道远。 ■本报记者 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