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峰·
前不久,有人撰写文章,说在“官本位”的文化影响下,一些地方过去原来不想当官的人,现在却玩着脑筋想当官。
据报道,20年前,某地区经济、文化都非常落后。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打破铁饭碗,脱离公职搞经济。在一个时期里,那些富起来的私营企业主们很看不起政府官员,认为现在老子有钱了什么也不怕。20年后,这里的有钱人并不特别希望自己的子女继续干私企,都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子女进政府部门工作,有些人宁可出几十万元,也要为子女在政府里谋个哪怕是一般的职位。当然,主要选择在税务、工商等执法部门。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干了20年,才发现在政府里挣钱比干企业容易、轻松得多。
可以肯定的讲,那些敢花几十万谋到公职的人,绝不是想为老百姓办事,一定是连本带利要捞个够。看得出,当地老百姓不认为腐败是一种犯罪,他们希望有机会也能腐败一把,从这种文化观念的倒退现象中,使我们透视出“官本位”其实在许多人眼里,变成了权和钱。一个地方产生这样的民风,实在让人深省。
由于我们一些领导干部的“官德”低下,才导致“民风”的低下。众所周知,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表率,官德决定着民风,领导干部的道德行为应该成为人民群众的楷模和标杆。如果领导干部能够对自己所倡导的道德,身体力行,就会以自己的榜样和模范行为去影响广大群众,他就有了人格魅力,人们就会争相效仿,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