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教师们的心里话

2023年10月14日

□文/谭平

2002年教师节又要到了,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时,作为享受节日殊荣的老师们心里有何思何想,何盼何望呢?为此,笔者等人在所在地区几所学校,对教师的心态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了解。

话题一:东隅已失,桑榆非晚

余老师已五十有六。这位60年代就学于西南师大,毕业后响应国家支援三线建设的号召,舍弃留城的机会,只身来到大山环抱中的矿山从教。没想到一晃就是三十多年。老余不但自己把整个身心和知识无私地留在了异乡的土地。还把学师范的儿子调到这偏远而并不兴旺的矿山,可谓“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对此,他欣然解释道:虽地处偏远,但山里总得有人来当教师。为师一生,对此是“情有独钟”。当问起对教师节有什么想法时,老余略一沉思幽默地调侃道:我是一个老教书匠,朽木已不可雕也。但教了一辈子书,已经剩下不多光阴了,如果不加倍工作,就会愧对国家给我们设的这个光荣而又神圣的节日。

类似余老师想法的并不少见,在调查中为数不少的老师认为:今年是教师节的第17个年头。也是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关键一年。前不久,江总书记对教育工作做了重要讲话,说明党和国家对教育非常重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迎接教师节呢?

话题二:少搞形式,多办实事

多年来,表彰会、庆祝会、茶话会往往构成了教师节的三部曲。“年年岁岁活动相似,岁岁年年节日相同。”这便是老师们对节日活动雷同的嘲讽。的确,到了教师节,不少教师免不了都要置身于鲜花丛中,被表彰会、庆祝会等活动所包围。但活动的单一,往往使教师对节日失趣。小李教师虽说来矿山仅五年,但五个教师节都是在嗑瓜子,吃水果,听讲话的“三会”中度过。问起对节日的印象,他表现出一脸茫然不知所措。说只知道有瓜子和糖果招待,别的体现不出任何与教师节相关的事。对今年的教师节,他希望能搞些健康有益的实事好事。比如疏通教师参政议政的民主渠道,解决教师学习难、进修难的实际问题。

笔者认为,搞形式主义百害无一利,广大教师不希望看到教师节是会议的化身。对此,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应引起关注,并加以纠正,真正使教师节成为旨在提高教师地位的节日。

话题三:改善育人环境,教师也应“减负”

教师节今年已是第17个年头,国家重视教育是没说的。但许多老师却深感如今的娃娃越来越难管教。对此,徐老师感慨地说:现在的孩子从小受到家庭的溺爱迁就,在家是称王称霸的“小公主”、“小皇帝”。许多家长空余时间只顾自己打牌赌博,喝酒跳舞,根本谈不上家庭教育;而社会又怎样呢?孩子玩的地方很多,却无免费场所;读,无少儿图书室;而看,电视录相大多是打斗凶杀、鬼怪神仙、恋妹情哥。这等环境造成孩子们自私任性、逞强好斗的性格。在学校表现出来就是学习不刻苦,纪律涣散,不服教导。诸多因素造成当今孩子的诸多不良心态,仅靠学校老师来“拨乱返正”远远不够,难怪老师们感到负担重,压力大。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地方,教师一出点问题就重打板子,新闻媒体也推波逐浪,炒得沸沸扬扬,压得老师抬不起头,直不起腰,对学生管不是,不管也不是,形成恶性循环。

其实,孩子性格的形成与家庭、社会和学校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不能一出问题就只打教师的板子。这就犹如发生洪灾一样,只打水利部门的屁股不公平。洪灾只是表象,实质是森林植被的严重破坏,要解决问题就要恢复植被,唤醒全社会的环保意识。而教育也同理,需要家庭、社会与学校的齐抓共管,需要社会各界来承担教育责任,形成良好的育人大环境,将本不只由教师承担的重负减掉,才能有利于教师轻装上阵,搞好教学。

话题四:清水衙门,水不清净

近些年来受不正之风影响,学校这个清水衙门水不清净,穷庙富方丈现象并不鲜见,广大教师怨声载道。据老师们归纳,其不廉表现形式至少有三:其一,人情生,何时休。每到学期始,一些班主任便紧张起来,生怕领导开来“条子”。原来,一些双差生由于在学校与老师和同学矛盾激化,家长不得不用转学方式来转移矛盾。他们用请客吃饭送红包方式,求得校方的“绿条”,强插入班,稍不注意便搅乱班级,使全班成绩大滑波。正所谓“领导吃喝收红包子,转压教师加担子,教师为此伤脑子”。其二,吃回扣差价,中饱私囊。学校是文具纸张消费大户,见有利可图,校方便统购统发,往往是批发价进,高于市价出。某镇中学教师气愤地说道:学校每学期仅此项差价就达数万元之多,而这些都进了少数人的腰包。至于购教学器材、学生的校服吃回扣更是公开的秘密。其三,借教师节,作贪文章。节日期间本应给老师办实事好事,然而总有少数领导借此“搭车”,他们携妻带子,借节前暑期年年外出旅游,走遍了全国,有的还“考查”了港澳,其巨额开支却是以教师节花销名义报销,而许多教师临到退休也享受不到这样的外出。一职中老师告诉我们,去年教师节他们得到一床“踏花被”慰问品,财务帐上注明每床120元。几位心细的老师将其拿到市场上对比。同样的商品批发价每床仅50元,零售价也不过65元,这其间的差价去了何处?老师们心里都不清楚。

笔者认为,学校应是块洁净的育人圣地,教师要为人师表,领导更应率先垂范,做廉洁的表率。只有这样才能团结广大教师,搞好学校工作,无愧于教师节,无愧于教育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上篇:征集本报标志启事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2/9/20020906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2-09/06/30669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