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能感受到数学的美。我研究数学题,刚开始时感觉它像一条涓涓小河,但河面比较狭窄,但等到终于有了结果,突然感觉它像滔滔江水,尽管过程并非一马平川,但我能真正体会出其中的乐趣。可当我参加了学校‘奥林匹克数学培训班’以后,这种美感全没了,做不完的题目,让我学习数学的兴趣锐减,难道学数学就应该这么累吗?”来自新疆实验中学的高一学生孙显辉,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少年数学论坛”上的一番“诉苦”引起全场千余名学生的共鸣。
中科院杨乐院士认为,“奥数班”只是教给学生技巧性的东西,而这些技巧性的东西有时并不是青少年必须具备的,更不能提高数学能力,有时甚至会造成钻牛角尖。
杨乐院士认为,我国中学生在“奥赛”中获奖一方面是他们天赋比较聪明,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有一大批老师和数学工作者在从事“奥赛”培训班的工作。这不是一件自然而然形成的事情,说得严重一些,这样做就像是我国职业运动员与国外业余运动员的较量。
专家呼吁,别把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扼杀在“奥数班”里。
(据《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