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之一:培训误区,认为下岗职工是社会的“弃儿”。
目前社会上一些职业培训存在一些误区,片面地认为下岗工人就是企业的“弃儿”,都要重新进行培训,工作的局限性也很大。其实,很多工人之所以下岗并不是因为他本人的原因,绝大多数是因为经济调整、企业转型的原因。不能把下岗工人都当成包袱,应该看成是有发掘价值的财富。应该思考如何利用下岗工人原有的技术优势,对其进行再培训,让下岗工人的技术继续发光发热。
误区之二:招聘误区,惟学历论。
当前由于劳动用工招聘工作中盲目追求高学历,导致社会的“学历热”已经引起了很多非议。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认为,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却是技校毕业生的供不应求,然而高校的扩招规模却有增无减,这种只顾社会“高学历”倾向的盲目扩招应引起人们反思。下岗技工一般都没有学历上的优势,技术上的优势也就往往得不到认可。
误区之三:再就业误区,过分强调第三产业。
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中,一些部门决策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一提再就业就是开个小吃店、摆个小摊卖点小百货。专家告诉我们,第三产业固然可以直接承接很多下岗工人,但是制造业对就业的贡献率却是最高的。据统计,1999年全国装备制造业领域从业人员是1366.25万人,占全国从业人员的23.6%。
误区之四:下岗技工需要正视自己。
下岗技工本身择业观念上和自强就业上也存在误区。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下岗工人大多年纪较大,文化程度较低,面对新技术无所适从。因此,下岗技工自己本身也应加强学习,更好地适应新的情况。 (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