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渭北油脂总厂积极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使员工的工资普遍增加了50—100元,激发了全体职工的生产热情,使得企业效益稳步增长。
渭北油脂总厂是澄城县最大的民营企业,现有员工286人。今年4月份,在县总工会和镇工委的指导下,该厂开始进行工资协商谈判,厂方和工会方各推选5名协商代表,历经两个月3轮谈判,终于签署了工资协议,并经厂职代会审议通过,于7月份正式实施。
工资协议明确了工资发放日期,指定企业必须以人民币形式于每月10日支付全体员工工资,年终一次性发放各种奖金,最低工资保障为400元;关于职工的劳保福利也有具体约定,企业按季发给职工劳保用品,每生产一吨原料提成2元,作为一线工人的福利补助。在工资分配上,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实行不同的计酬办法;企业行管人员按岗位月工资400—900元,生产工人按劳取酬,月均800元以上,司机按基本工资800元加出车补助,销售人员基本工资加销售提成。
新的工资标准出台后,员工工资普遍有了提高,7月份企业工资总额比上月多支付近2万元。全体员工生产热情高涨,自5月份以来,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8条,企业已采纳3条,仅此节约开支近万元。
■本报记者 焦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