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杨凌蘸水面”西安能否容身

2023年10月14日

秦人爱食面,满大街的各式面馆便是佐证。姑且不说小门面的面馆,就连大宾馆也开起了各式售面的铺面。近日,有心人发现,西安街头多了一些打着“杨凌蘸水面”招牌的面馆,有的甚至前面挂有某某商标,后续杨凌蘸水面,似乎一夜之间,杨凌蘸水面在西安占据了食面市场一隅,究竟,杨凌蘸水面能卖多久?西安人能否容下这个“外来户”。

寄人篱下的蘸水面

西安莲湖路上至少有两家在售杨凌蘸水面,一家立了张木牌,向食客推荐;另一家则打出了商标。可两家都犯了一个明显的失误,定位不明确。一家寄于川菜馆门下,食客品川菜捎带食面;另一家没有把面条当做主打品牌,食客并不是全冲面条而来。寄人篱下的结果是,甘当配角。与岐山的臊子面、山西的刀削面、兰州的牛肉拉面相比,杨凌蘸水面一开始就没有注重品牌效应,只是在用响亮的“杨凌”两个字做表面文章,食客并不看重对他们毫无意义的一个地名。

缺少特色的蘸水面

其实蘸水面是关中农村的家常面食。般麦收过后,农村人常食“蘸水片片”。讲究面光、条长、汤酸辣,特别是做汤要用农家自酿醋,回味深长,开胃保健。可传到城里,到了经营者手中,汤先变了味,西红柿鸡蛋葱段汤,只知咸,不见酸,和西安先前推出的裤带面汤料没啥区别,食客根本分不出哪是哪,何来印象分?另外,操作上缺乏标准化,面条薄厚不均,宽窄难以把握,和其它面食没有明显区别,“杨凌”两字明显没有凸现价值。

有商标不知咋经营

据了解,一些面馆经营者通过购买商标权或其它方式开了面馆后,急于挣回本钱,想先用“杨凌”两个字打开局面,却不知经营之道在于诚信。西安一家杨凌蘸水面馆卫生条件差,食客有意见,老板就用小工来搪塞。还有的老板不是杨凌当地人,为吸引食客,生拉硬扯,连个杨凌的大致概况都说不清,何谈饮食文化。

究竟杨凌蘸水面能卖多久?能否容下身,现在我们无从知晓。西安是一个包容饮食文化的城市,馋嘴鸭败走有它的原因。那么,在一个食面成风的城市要有立足之地,打下牌子,除了诚信以外,更要有不同凡响之处,否则只能甘败下风。

本报记者 赵阳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蒲白矿一对亲兄妹金榜共题名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2/9/20020917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2-09/17/30703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