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阳柴油机厂二〇三车间机修组长刘歆,可是个工作认真、喜欢学习、技术过硬的小伙子。1989年,19岁的刘歆经过半年的培训,进了原二〇四车间,干起了机修工。干啥说啥,卖啥吆喝啥。他认为,干机修就要懂机床,要不,等于瞎子摸象。二〇四车间是个齿轮生产车间,各种插齿、剔齿床子较多,在师傅的带领下,刘歆除了从实践中摸索外,还从厂技术图书室借来了有关液压、钳工、设备维修的书啃了起来。面对陌生、苦涩的技术专业术语,他有疑必问,逐步为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师傅给他讲,机床坏了,先不要急于去修,先看书和图纸,到弄清楚什么问题再修不迟,使他获益匪浅。
经过五六年的磨炼和摔打,刘歆很快担任了机电员兼组长。当时,小组成员可都比他年纪大。后来,由于工作需要,刘歆调到二〇三车间,半年后,他当上了机修组长。二〇三车间的百余台机床大都是六十年代的,处于带病工作状态。刘歆为不影响车修,就和小组的同志对有问题的设备抓紧抢修。每逢设备故障,他都是先看说明书、电气图,再仔细分析机器各部件的磨损疲劳度,找准了病情,最后对症下药。往往能手到病除。
如今,已是省党校经济管理毕业的刘歆,在车间机修方面虽是个“大拿”,但他丝毫不放松继续学习和提高。去年,刘歆代表渭阳厂参加省上组织的技术比武,理论与实践均取得了较好成绩。下一步,他可把目标定在了考技师上!
(胡长荣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