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咸阳市通过实施星火计划,围绕农业结构的调整,建立了十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依靠示范基地的试验、引导和带动作用,促使了全市良种产业化、高效农业等产业的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规模效益日趋明显。
咸阳市的星火计划始于1986年,他们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星火计划”领导小组,并安排星火专项经费支持星火计划的实施。截至2001年底,全市共实施国家、省、市星火计划项目826项,共投资32亿元,其中有114项获得了国家、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开发出456种产品,这些产品共荣获国内外500余项大奖,有58家星火企业被省科技工委命名为“科技示范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到2001年底,这些项目累计新增产值186亿元,新增利税46亿元。
近年来,该市每年投入项目科研经费20多万元,先后从国内外引进动植物种资源30多个,选育新品种16个,培育了诸如北方旅游科技公司、三原种子公司、礼泉沙红桃开发中心等一批龙头企业,已形成了一个良种育、繁、推的有机结合体系;使良种产业化已具规模。经过3年努力,该市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组织200多名科技人员推广苹果园规范管理,建成示范园45万亩,使优果率达75%。目前,全市果品基地面积230万亩,年产210万吨,其中苹果182万亩,总产176吨。各类果行已发展到400多家,年销售40万吨以上,规模空前。
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进入高潮,养殖业遍地开花结果。目前全市已建成高效设施农业20万亩,其中日光温室大棚6万多亩;建成蔬菜基地76万亩,年总产值157万吨左右。依托蔬菜基地,发展蔬菜深加工企业209个,建立大型批发市场60个,使全市25万多户农民加入到蔬菜生产的经营行列。
目前全市黄牛存栏44.14万头,奶牛7.17万头,猪90.5万头,羊70.37万只,家禽1429万只,兔存栏47万只。围绕畜牧生产,奶牛专业村发展到34个,专业户2000多户。目前全市存栏的优质秦川牛已达20多万头,畜牧业产值累计达到15亿元。
同时,该市还围绕干杂果基地建设及产业化发展,苹果枝条袋料生产食用菌产业化项目的实施,配合山川秀美工程,引导农民退耕还林,绿化荒山荒坡,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步伐。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