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的九月,亚洲人将在韩国釜山迎来第14届亚运会,这是占世界人口半数以上的亚洲地区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是亚洲人民团结、友谊、和平、进步的象征。
亚运序曲首先是由远东运动会奏响的,它由基督教青年会人士、菲律宾体协会长布朗(美国人)发起。是以中、日、菲三国为主的亚洲局部地区的综合性运动会。它代表了本世纪30年代以前亚洲运动竞赛的水平。领导该运动会的组织——“远东奥林匹克协会”于1911年成立,后改称“远东体育会”。1921年获得国际奥委会的正式承认,成为全世界第一个与国际奥委会发生关系的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
远东会于1913年2月在菲律宾马尼拉拉开帷幕,以后轮流在中、日、菲三国的大城市主办,设有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棒球、网球7个项目,并设项目锦标赛和总锦标赛。远东运动会共举办了10届,前8届只有中、日、菲参加,第十届增加了印尼和越南。运动会的竞赛和组织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指导而逐步规范化,对于近代体育运动竞赛制度和组织管理方法在亚洲的传播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印度曾于第九届派团参加表演,并带回了远东会的竞赛经验。在印度田联主席古·桑迪的倡议下,于1943年举办了历史上唯一的一届有印度、锡兰、阿富汗、巴勒斯坦参加的西亚运动会。
远东运动会和西亚运动会对亚洲近代早期运动竞赛的兴起与发展起到了特殊作用,共同构成了亚运会的基础和前身,后因日本侵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解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曾一度停顿的国际运动竞赛重又活跃起来。1948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在印度代表古·桑迪的倡议下,先后举行了两次参加奥运会的亚洲代表会议,商讨成立亚洲体育组织和举办亚运会的事宜。1949年2月12日—13日,在印度新德里正式成立了亚洲运动联合会(简称亚运联),通过了章程,决定在两届奥运会之间,每四年举办一届亚运会,项目一般不少于11项。田径、游泳为必设项目,亚运会由此诞生。
亚运联共主办了9届亚运会,为亚运会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它是一个功能比较单一的体育组织,而且其总部和组织机构总是随每届亚运会东道国的更换而处于流动状态(亚运联主席由东道国担任),因而它不能以法人资格代表亚洲参与国际体育活动;筹集的资金仅用于本届亚运会,而没有促进亚洲体育发展的固定资金;总部的流动性,导致难以建立情报收集网络,大量的亚运资料和文件也不易保管,整个亚洲体育事务无法做到统一的管理,亚运联已不能适应当代国际体育发展的需要。1982年12月5日,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在第9届亚运会闭幕的当天宣告成立,取代了亚运联。科威特奥委会主席法赫德亲王被选为亚奥理事会主席,会员有34个国家和地区。亚奥理事会是对亚洲体育运动全面负责的唯一组织,它克服了亚运联的弊病,使亚运会和亚洲体育向新的阶段飞跃。 (蔡美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