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一位年已古稀的老人,17年间自费制作爱国主义教育图板5000余块,巡回展览超3000场次,行程20000多公里,用无私的行动实践着自己不变的追求——

70岁新党员和他的5000块图板

2023年10月14日

□文图/邓正彬

百元钱垫底办图展

1985年,53岁的戴元美从江苏省阜宁县吴滩镇蔡河村副主任的职位上“退休”了。此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有5年。戴元美发现,尽管农民开始走上富裕路,情绪反而不正常。有些村民还常常无故发牢骚;有些青少年对革命历史一无所知,说起歌星影星却头头是道;浪费粮食、贪图享受等现象随处可见;曾经销声匿迹的赌博、色情、暴力、偷窃等现象也渐渐抬头。“这绝不是小问题,得想办法开展教育。”戴元美和老伴合计。

戴元美喜好收集资料,连建国初期的报纸都有所收藏。看到阁楼上堆着的报刊,他想:自己能写会抄,何不搞个图展?戴元美说干就干,找来空纸箱拆拼成长方形的纸板,裱上白纸,用铅笔画出格子,再用毛笔工工整整地抄写,制作成简易的图板。寻来的八九个纸箱很快就用完了,还远远不够。再制图板得去买材料,可钱哪里来呢?

蔡河村和崔庄村交界处有个马芦围子,是要道口,人来人往,正适合开小百货店。戴元美卖掉口粮田里长的小麦,得100元。有此垫底,1985年3月,小店正式开张了。这是个“一百元本钱、一方小凳子、一只小篮子、一个小棚子”构架起的小店,虽然简陋,但戴元美抱着“薄利多销”经营,利润还可以对付置办板报的费用。30块名人名言宣传图板终于制作好了,戴元美在树间拉上绳子,认认真真地挂起来。他还自费订阅十几种报刊,一同展览。

“哎,快吃午饭了,先走吧。”1986年4月,邻近的射阳县一对中年夫妇回娘家路过小店,丈夫一下子被板报吸引住了,从上午9点一直看到11点,妻子忍不住催促。“你也来看吧,就看半小时。”丈夫非但不走,还喊来妻子一同看。临走,两口子向戴元美深深地鞠了一躬,动情地说,他们到过4个县市贩棉花,从没见到听到过这些。1986年6月,一位上海客人到小店买香烟,烟抽了一支又一支,汗擦了一遍又一遍,眼光却始终不肯离开图板。客人对戴元美说:“我是搞党史工作的,走遍大半个中国,还是第一次看到您这样的展览,您这样的农民。”知音之言对戴元美触动很大,他赶紧借点钱,把小店翻新。小棚子变成小屋,30张图板也增加到50张。为了鼓励小学生阅读,戴元美特设了一项“阅读奖”,谁读了一条名人名言并说出其中道理,就奖给一张白纸或一支铅笔。小学生们争相前来阅读,每天至少有10人获奖。

“人家拎灯笼找钱,你家老头子却做赔本生意,到底打的什么算盘?这么大年纪了,难道还想被提拔不成?”一次,一个好心邻居悄悄地对老伴说。话听多了,老伴也沉不住气了,便劝道:“学生有老师教育,孩子有父母管护,你就不要瞎操心了。”“你父亲是游击队长,我父亲是区干部,革命失利时,要不是党把我们保下来,并培养教育我们,我们哪有今天?”戴元美正色道。从此,老伴再也不阻拦了,相反,她还纠正别人:“我们两家有7口人被日本鬼子杀害了,忘了国耻民难,就是忘本!”

精神文明建设“专业户”

在小店搞图展,虽然方便,但宣传面窄。1988年春,戴元美萌生出走出村落拓阵地的念头。

“在家门口办展览,我们能理解。你要出去,我们不放心。”“这么大年纪了,跑东跑西劳心费神,图啥?”子女轮番劝他。戴元美耐心解释:自己年纪大了,在家呆着,身子骨不活络,出去活动活动有益健康。他一再坚持,儿女们只好同意。

纸质图板常被风吹翻吹坏,戴元美就想换制成木框木面的标准图板。这可不是小数目,仅20元一天的工钱就够他为难的。当时,儿女们正准备给戴元美砌房子,他再三要求:“人老了,活动少,房子大了显得空旷,心里不踏实,倒不如砌小点。”依照着他的心思,三间新房砌得又小又矮,却节省1000多元。戴元美喜笑颜开,把余钱全部投放到图板上。木匠师傅在那儿做,他就旁边“偷艺”,42块图板做好了,戴元美也“出师”了。他分门别类地粘上图片、资料,再压平、修饰,效果果然不错。

吴滩镇农历逢五逢十都有集市,赶集的人特别多,戴元美就利用这个机会,肩挑着或车推着他的图板去展览。更多的时候,他主动到机关、学校、企业送展,有时一天要跑两三个单位。没人看时盼着人来看,有人看时又要不停地讲解,那种难以言表的焦虑、劳累以及一些人的不理解,老人都默默承受着。也有一些单位、个人出于感激,送点烟酒钱给他,但都被老人婉转而坚决地拒绝了。

不同时段有不同的宣传主题,可戴元美偏居乡村,信息、资料短缺。为了弥补不足,只要一有机会,他就钻新华书店,跑邮局书摊,搜寻材料。1990年的一个冬天,大雪扬扬洒洒下了几天,小店里的货卖空了,老伴让戴元美去盐城商场进货。晚上9点多钟,戴元美背着鼓鼓的一大包东西回来了。老伴打开一看,全是报刊和图片。原来,戴元美在进货途中听说陈良镇一家门市有“关心下一代”方面的图片,随即在紧靠陈良镇的施庄车站下了车,踏雪8公里,买了12幅图片。回来时已是下午1点多钟,匆匆到一家快餐店吃午饭,无意中又发现店墙上有刘胡兰、赖宁等小英雄的画像,立刻恳请店主揭下画像卖给他。1993年秋,戴元美带上200元钱到县城进货,挑拣过程中听说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有成套的总理生平挂图出售,便搁下已拣好的货,买了车票直奔淮安,夜晚也没来得及赶回。家人四处寻找无结果,急得到县电台、电视台发布了寻人启事。

办图展,资料要仰赖报刊杂志,策划不免仓促,工期不免紧张,戴元美往往要突击作业。毛主席诞辰100周年前夕,戴元美辗转盐城、东台等地,购买了有关毛主席光辉业绩的图画500幅。图片买齐了,与之相配套的宣传牌得自己编写,工作量相当大。白天干不完,戴元美就连夜干,有时停电,一套煤油灯不够明亮就用两盏;小字看不见,他就借助放大镜,熬了十几个日日夜夜,双手布满冻疮。戴元美终于把《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10篇著作抄完。1995年是抗战胜利50周年,戴元美从报纸上得知南京有抗战全套图片,便把女儿给他买家具的700元钱揣入怀中,去南京买了《南京大屠杀》等图片资料。在新华书店,戴元美打听到湖南一家出版社有《历史不会忘记——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图片集,立即汇去120元。回来后,他又搬出自己收藏的资料,共挑选了230幅珍贵历史图片,精心编制120块图板。有些老图片被虫蛀了,戴元美就用毛笔细细描绘,尽量恢复原貌;有些图片尺寸太小,他就拿到照相馆翻拍放大。

天地之间有杆秤,了解戴元美的干部群众送给他一个“荣誉称号”——精神文明建设“专业户”。也有人对他说:当精神文明建设“专业户”好是好,就是有点得不偿失。戴元美说:“钱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但也不能一味钻进钱眼里,反受钱的支配,那样就不成其为人了。”

古稀之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6年,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戴元美从自费订阅的报刊上剪辑了120幅图片。直觉告诉他,内容还不够丰满。买资料吧,囊中又一时羞涩。于是,戴元美和老伴商量,将她60岁生日亲友送的两件雪花呢上衣和4块布料卖掉,换得370元,再加上老伴养鸡养鸭积攒的150元,购买了《伟大的长征》、《遵义会议》等史实图片,并编写了3万多字的说明,制作成图板展出。一小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观看了图展,我第一次理解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1995年,老伴患了食道癌,小店开不下去了。“老头子”的事业可离不开“小银行”,于是,她对手术一拖再拖,还扩大鸡鸭的饲养规模。后来老伴动了手术,醒后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回去吧,这里有儿女照顾,展览间断不得!”

1997年是建军70周年,又适逢香港回归,戴元美紧锣密鼓地筹备展览。北京军区及市县宣传部、人武部闻知消息后,纷纷寄送图片资料。戴元美的信心更足了。他拖来儿子准备制家具的杉木,自制成图板四处展出。那年6月26日下午,戴元美在204国道施庄收费站办完展览后返回,心头突然一阵绞痛,冷汗直流,神志不清,连人带车翻倒在沟边,右膝被擦去一大块皮,鲜血直流,幸遇一位大爷救助,戴元美方才苏醒。那回主题展览,展出场次达150场,有10万以上人次观看。一些青年受此触动,主动报名参军,为当地破解“征兵难”带了好头。戴元美还和40名现役军人建立了“兵朋友”,和30个军人家庭结成了“兵亲戚”。

1998年,老伴不幸去世了。戴元美的心悬在半空。儿女们自觉地承担起“银行”职责,戴元美在国庆50周年、澳门回归及建党70周年又相继举办图片展。

2001年,戴元美历经多次考察,在古稀之年终于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人生的最大梦想。

从1985年到2001年,16年间戴元美为举办图展行程达2万公里,共投入3万多元,自制图板5000余块。

马克思“召见”之前图展不会断

每天,戴元美都要抽空学理论学政策,提高自己的素养。“我现在已是一名党员,凡事更应起先锋模范作用,更应讲政治。”他在学习笔记中写道。确实,戴元美虽偏居农村,但每一块展板的内容都与时代的脉博一起跳动。2001年,美国悍然撞毁我飞机,戴元美迅速从《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等报刊上剪辑文图,到本县及邻县展出。在射阳县合兴镇展出时,有些群众对时势有点不理解。戴元美耐心解释:“任何事都要讲究策略,相信第三代领导集体会有理有利有节地回击美国霸权主义的!”

去年初冬的一个早晨,戴元美正坐在炕铺上赶制图板。这是他早就酝酿的,专为庆祝2002年党的十六大而准备的《新中国来之不易》大型图片展。孙子推门一看,惊叫起来:“爷爷,您自己照照镜子!”戴元美本以为是熬夜写画,脸上有墨水,并未在意。谁知孙子把镜子拿来一照,戴元美见到的是一副眼斜嘴歪、异常丑陋的脸,自己也惊呆了。闻讯而来的儿子儿媳赶忙把他送到镇医院,诊断为:过度疲劳,严重缺氧,面神经麻痹,要住院治疗。戴元美不乐意住院,他还有任务未完成呐。

戴元美想起年轻时曾在施庄见过“专治面神经麻痹”的招牌,便独自摸了去。他有自己的“小九九”:面神经麻痹不是一般的西药所能治好的,针炙最佳,可以省下钱来制图板,也不耽误手头的话。天冷了,面部受不得寒冷刺激,戴元美暂时不能外出,就叫儿女买个煤球炉,在炉旁边烤火边制图板。

《新中国来之不易》共分26章,计划制360块图板,这可不是简单的事。去年初他拿着目录去向射阳县一位老同志征求意见,那位老同志连连摆手:“你这么大年纪,怎么可能完成这么大的工程呢?”更有一不相识的年轻人在旁说:“只有一人能完成,他就是阜宁县的戴元美,一个大愣种(苏北方言,不知进退的意思),我在电视上见过。”

疾病延误了工期,戴元美感到压力很大。如今,他一天只敢睡两三个小时,自己查找资料,自己编辑、抄写,初稿完成后要自己骑车送到镇上打字社打印,还要自己修改、校对,整天忙得陀螺似的,人已瘦了一大圈。

“只要马克思没有召见,我的展览就绝不会间断!”戴元美说。一位老人、一名70岁的党员的赤子之情溢于言表。

上篇:没有了
下篇:广告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2/9/2002092701-2.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2-09/27/30740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