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路利
朋友李林是属于小巧玲珑一类的,瘦弱的她,总让人有一种惜香怜玉的感觉,办公室所有的重活、累活,同事都不舍得让她干。而她平时话语不多,见人总是甜甜的一笑。
那天,我去找她,没在,我便坐在她的办公桌前翻看报纸。一张贺年卡从报纸中滑了出来,我拿起来一看,极普通的卡片,正面是希望工程的,翻过来,上面一行歪歪扭扭的字:李叔叔,谢谢您对我的帮助,祝您新年快乐,身体健康!李叔叔?是谁啊?李林怎么变叔叔了?正纳闷,小李回来了,见我拿着贺卡,有些生气地说,你怎么随便翻人家东西啊!说完顺手抢过贺卡,塞进了抽屉。我故作什么都知道的样子说,别瞒我了,想作无名英雄啊,都什么年月了,还兴这个!她用眼睛翻我一眼,说了句多嘴,就不再理我了。好奇心让我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急于知道缘由,我就软缠硬磨,她终于开了“金口”。
事情还得从两年前说起。作为企业报编辑的她,那天一上班,收到了从厂办转来的一封来自宁夏海原一个叫晓东的小学生写的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企业上次捐助他上学的感激之情。厂办批复编辑部给予回复。面对这样的信,李林难以下笔,但她还是写了,她想了解这个孩子的家庭状况,并随信寄去了几张邮票。
不久她便收到了晓东的回信。生在宁夏海原县的晓东,家中有六口人,父亲、母亲、一个姐姐、两个哥哥和他。父亲那年去新疆打工再也没回来,据说是被人害死在了异乡;母亲身体不好,高中刚毕业的姐姐只好在村里的学校当民办教师,每月工资50元;一个哥哥上农校,一个哥哥上初中,他上小学三年级。宁夏的西(吉)海(原)固(原)属于最贫困地区,自从父亲去世后,家里生活很窘迫,两个哥哥的学费是东借西凑的,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还上。母亲拖着有病的身体去打工,每月也只能得到100多元,除了生活所剩无几,还要省吃简用给哥哥们交学费。母亲说等他这学期上完就不上了,供两个哥哥上,她真的撑不下来了。也就在那一年,晓东得到了我们企业的资助,才重新走进学堂。
李林一夜没有睡着,她说,当时她正好看了一篇名叫《点子》的小说,说的是有个出外打工的,被另外两个出外打工的害死在煤矿,并以家人的身份得到了补偿。她说我不知道晓东的父亲是否象小说中的一样,被当做点子做掉了。企业的一次性资助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她便向晓东寄去了100元,并要求不要对任何人说,还表示要供晓东上大学。信和钱寄出去了,可李林心中是沉重的。我说那晓东怎么会称你叔叔呢?她说,我也不知道,他从一开始来信就这样称呼我,或许他们需要一个“男人”支撑这个家,我也只好当他们的精神支柱了!因为林的帮助,晓东的母亲有了信心,她说再难都要让晓东上学。如今晓东已经升到初一了,林还是一如既往地每月寄100元钱。李林说,小时候我在农村长大,那时上学条件也非常差,用的桌子是在土砌的泥礅上架块板,冬天教室四面通风,没有电灯,这样的条件能上学都是万幸啊,所以看到那些贫困的孩子,就不由得想帮帮,可一个人的力量真是太小了!看着李林这个瘦弱的女子,她才买房、搬家,还借了三万元外债,想不到她在帮助别人!看着我不解的神情,李林说,毕竟我们过的比他们强,虽说救急不救贫,我还是要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娃上学,就是盼娃将来自己去改变家乡和命运。看着李林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我耳边好象响起了歌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哦,这“李叔叔”,我也要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