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秋高气爽,又逢周六,兴平市的街道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然而,地处闹市的省石化高级技校内寂静非常,滴定分析实验室内,10名身着白大褂的职工各自坐在仪器前,身后站着同样着装的监考人员,静,静,静,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
这里正在举行陕西省“兴化杯”化工分析工技术大赛的滴定分析实际操作部分。
分析检验是化工生产的眼睛,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分析检验的手段和方法也在飞速的发展当中。为了跟紧形势,省石化系统特举办此次化工分析工技术大赛,作为“陕西省职工技术大赛”的组成部分,本次大赛经过层层选拔,最后由25名选手决赛。
墙上的钟“滴嗒,滴嗒”地走着,选手们小心翼翼地轻倒出基准物氧化锌,800摄氏度灼烧至恒重,然后在电光半自动天平上称取0.4克,而其要准确至0.0002克,但这仅是万里长征的开始,溶解、稀释、调节溶液酸度、缓冲溶液、滴定、平行测定,任何一个环节都来不得半点马虎。
钟“嘀嗒,嘀嗒”地走着,走廊上传来一阵脚步声,是省总工会副主席卢其松带着一行人巡视来了,可这丝毫没有让选手们分心,毕竟他们正在和时间赛跑。在经历了前面的应知考试(理论部分)和将要进行的应会考试第二场(仪器分析实际操作部分),他们每个人都在和冠军接近……
本报记者 刘公望